402 登闻鼓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冤还没申,人就先被打死了,这种叩阍谁还敢去做?

    别说是朱祁玉这种新君,就孙太后入宫几十年来,都没有听到登闻鼓响过几回。

    这一次突然被人敲响,仿佛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

    还没等朱祁玉跟孙太后缓过神来,通政司左通政就神情慌张无比的出现在慈宁宫门口。

    要知道左右通政职责范围,是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按照正常流程,受理之后是要送到内阁,先行“揭帖”再来“票拟”,最后才会送达到皇帝面前御批。

    当然,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看的,直接交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代为“批红”。

    现在左通政越过了这些宫廷流程,直接拿着一封奏章来到了皇帝面前,而且还是当着太后的面,着实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陛下,臣这里有一封京师士子的请愿书,以及国子监祭酒的奏疏,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还请恕罪!”

    午门登闻鼓敲响之前,京师士子的联名跟李时勉的《正本疏》,就已经送到了通政司官员手中。

    面对这两份直指后宫干政的奏疏,通政司官员当即就被吓的大惊失色,完全不敢有任何拖延的就往慈宁宫跑来,生怕慢了一步引发天下士大夫的震荡。

    “此奏疏是否与登闻鼓敲响有关?”

    朱祁玉敏锐意识到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肯定其中有着关联。

    “回禀陛下,京师各布政司赶考举子,以及国子监学子数千人,此刻已经齐聚到午门之外,正是他们敲响了登闻鼓。”

    “这群文人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孙太后心中同样生出一股不详预感,士大夫阶层乃统治基石,他们要是集体抗议很容易引发朝野动荡,时局不稳。

    蒙古鞑虏刚撤退不久,大明经不起连翻折腾。

    “这个……这个……臣不敢说。”

    左通政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把头深深的垂到了胸前,想要逃脱孙太后锐利的目光。

    “哀家让你说就说!”

    本来心情就不好的孙太后,看到左通政还一副磨磨唧唧的模样,瞬间就感到火冒三丈。

    “国子监祭酒说您……说您牝鸡司晨!”

    咬了咬牙,左通政最终还是把这句话给说了出来,反正奏疏都已经摆在这里,自己不说太后也会看到。

    牝鸡司晨!

    听到这四个字,孙太后张大了嘴巴,呆呆的坐在凤椅上,口中说不出一个字来。

    这绝对是一种极其诛心的形容,并且还是出自于国子监祭酒,这个大明的文人师表!

    不敢想象当这个词传开之后,自己会遭受到怎样的非议,会遭受到天下人的唾弃!

    “放肆,朕登基时日尚短,母后不过是体恤教导一番,何来这般恶意指责?”

    “传朕旨意,命人捉拿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以及带头闹事的士子!”

    火上浇油的操作,不仅仅是沉忆辰会做,景泰帝朱祁玉同样会做。

    现在敲响登闻鼓,京师读书人群情激愤的情况下,不首先去弄明白申诉缘由,相反立马粗暴拿人问罪,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跟浪潮。

    并且哪怕就是景泰帝朱祁玉下令,士大夫阶层也绝不会把这个锅甩到他头上,最终承受骂名的只会是孙太后。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是只要把整个士大夫阶层牵扯进来,没有人可以抵挡这股力量。

    别说皇太后,皇帝都不行!

    “慢着!”

    就在左通政准备领命的瞬间,孙太后仿佛意识到什么,突然开口喝止了对方。

    牝鸡司晨这种骂名,历史上不少后宫掌权者背负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互相妥协一步,把权力给平稳过渡移交给了皇帝。

    毕竟上下数千年历史,武则天只出现过一个。

    “把李时勉的奏疏呈上来给哀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