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年轻就是气盛!-《末世由我守护人族》
第(3/3)页
为了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和铁路行业一样,都走了一条‘市场换技术’的路子。
也就是通过合资建厂、技术引进的方式,快速弥补差距、填补空白。
然而……
同样的路线,铁路行业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大功率电力机车到高速动车组,通过引进消化、自主创新。
如今的华夏,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铁路大国、高铁强国。
在超级灾难过后,因为海洋船舶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庞大的运输需求的时候。
华夏铁路集团挺身而出,与众多欧罗州的国家,谈妥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
以前从华夏直达欧罗洲的‘华欧班列’,一万公里的运行里程,需要差不多半个月。
限制速度的原因,不是速度跑不快,而是货物清关速度慢,并且各国轨距不一样。
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不仅提高了清关速度,更是直接对全线铁路,进行升级改造。
如今不仅轨距一样,连接触网的供电电压、调度系统等等也一样。
相当于国内的大功率牵引机车,可以直接拉超过300个集装箱的货运列车,最快只需要五天时间,便能抵达欧罗州。
而每天至少有上百列这样的‘华欧班列’,满载着华夏制造的各种商品物资,飞驰销往欧罗州,并带回各种能源矿产工业原料。
再加上,国内四通八达的普速铁路和高铁网络,每天都在发送大量的旅客和货物,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比之下。
走同样路线的华夏汽车工业集团呢?
同样是引进国际技术、合资共建生产厂,结果如何呢?
有没有彻底消化引进的技术,谁也不知道。
反正自主创新的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
一个个合资品牌,成为了替国际厂商,赚老百姓钱的工具。
动辄花费几百亿,自主研发的汽车,销量简直惨不忍睹。
一问就是质量不过关、故障毛病多、油耗还居高不下。
再加上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先进、不省油还毛病多,自然遭老百姓嫌弃。
于是乎。
作为汽车领域的老大哥,华夏汽车工业集团,根本扛不起‘国产之光’这面大旗。
相比之下,还不如那些民营的国产车企,他们研发制造的国产车,销量口碑都还不错。
那么华夏汽车工业集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靠着几大合资品牌苟延残喘,彻底成为国际车企,在国内的赚钱工具吗?
“看了你们的报告,我只想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什么叫烂泥扶不上墙?你们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
听到有人嘀咕,楚旭将报告摔茶几上后,冷眼横扫。
"谁要是心里不服气?可以站起来说!!"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