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今时今日的朝堂之上,十有八九的大臣,都与武植刚才所说的观念一致的话…… 那么这个大宋朝,也就距离亡国,不远了。 武植对于那些大臣们,不断向他投来的鄙视目光视而不见。 这会儿,他反而一脸正经地向着,坐在最上首的赵佶朗声道: “其实官家,以及满朝的众位文武们,在这件事情上,早就有答案了。” “而我刚才所讲的那些,无外乎就是议和的一种演变形式罢了。” “既然官家以及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不同意那种近乎屈辱的处理方式,那么我们所能选择的,就只有一种方式了。” “那就是,对于一切,敢于施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合理的条件,说不!” “若是他们,敢对咱们动用暴力手段的话,那咱们,也应该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只有在战场之上,将咱们的赫赫凶名打出来,那么金国以及辽国才会惧怕咱们。” “进而迫使他们,在跟我们议事的时候,能给予我们相对平等的待遇。” “若不如此的话,像今天这种,对于我国子民的肆意斩杀,恐怕以后,非但不会有任何减少的迹象,反而只会更多。” 直到此刻,赵佶以及满朝文武大臣们,才终于明白,武植的心中是个什么想法。 武植最开始的那些,只不过是在说反话罢了。 可是那个孔有道,却对武植的这套说辞,颇为不屑。 “我们堂堂大宋朝,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若是胡乱地对他国大动干戈,那岂不是辱没了礼仪之邦这个称呼了?” “更何况,古人有云,上兵伐谋。”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解决两国纷争的最优手段。” “所以老臣,一直都认为,我朝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以和为主。” “试想一下,若是以几个说客,就能化解一场两国之间的兵祸。” “这,岂不就是两国之福吗?” 刚刚,端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还被武植那一番说辞说动了呢。 可是仅仅只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他的思路,就被孔有道的说辞牵着走了。 一下子就认为,孔有道的这套说法,好似比武植刚刚的那套说辞,更加地可靠一些。 而实施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并且,和谈这种方式,也不会带来兵士的伤亡。 这样一来,他甚至连抚恤金,都不用出了。 至于省下来的那些银两嘛,继续为他多修建一两座园林,那岂不是更好? 而武植对于孔有道的那番说辞,那是相当的嗤之以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