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古代火炮-《锦衣卿相》


    第(3/3)页

    “一,课时不合理。二,沟通不足。三、殿下学习不用功,缺乏耐心。”自然还有夫子讲课方式单一。

    但这话说不得。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苏希锦揽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她是真喜欢这个孩子,孝顺懂事,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时有娇气却不嚣张跋扈。

    最主要的是颜值过关,皮肤娇嫩,唇红齿白,一双眼睛如黑葡萄一样晶莹。

    “殿下若觉得微臣说的有道理,便回去吧,娘娘还在宫里等着你呢。”

    六皇子低头想了很久,毕竟第一次主动认错,下不了面子。

    “那本宫回去了,”到底心疼娘亲,他还是回宫了。

    “你若是骗本宫,下次本宫就不找你了。”

    苏希锦举手保证,看着他被宫人接到,才收回视线。

    “小丫头倒挺会教育孩子,”解仪坤看着她道。

    “这叫谏言,”苏希锦纠正,教育就逾越了。

    解仪坤这次难得没反对,他沉默地拍了拍官袍,起身离开。

    “喂,你干嘛去?时间到了吗?”

    解仪坤挥了挥手,懒洋洋道:“承担责任。”

    在大庆门当了一次门神,回到翰林院已经两股颤颤。余学士关怀问了一句,季大人嫌她丢了翰林院的脸,留给她一个后脑勺。

    苏希锦浑不在意,屁股坐到实处的感觉真好。

    “文和公主十三岁便去了大理,孩童时候我还见过她。”

    “藩阳候就这一个女儿,当年送亲时,眼睛都红了。”

    “若公主回来,大理怎么办?”

    一群学士低头感叹。

    “你们再说什么?”苏希锦凑上去,早朝之事算不得机密,只是她在外面听不见。

    丢人,季学士的后脑勺总是那么好看。

    “是文和公主之事,”余老笑道,“大理更朝换代,文和公主请求陛下允她回京。”

    庆光七年,大理突袭雅州。时驻成都府的蜀国公带兵投降。先皇怒,派兵攻之,无功而返。

    庆光七年八月,大理主动求和。答应归还成都府,与陈国结为兄弟,但陈需赔偿白银十万两,送公主联姻。

    大理国土面积不及陈国七分之一,如此荒唐之事,当时的士族竟然答应了。

    先皇封藩阳候之女为公主,和亲大理。

    如今大理王去世,公主希望回国敬孝,却被新王挽留。

    “这哪里是挽留,分明是扣留还差不多。”苏希锦听了来龙去脉,气愤异常。

    除了后世的宋朝,大理哪个朝代不是向中国俯首称臣?还结为兄弟,赔款联姻,简直荒唐可笑。

    季学士陡然色变,呵斥道:“小孩子家家的,别乱说话。”

    今日朝堂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纠缠不休,以为当真是为了文和公主?不过是争权逐利罢了。

    大理议和后,皇家和几大士族均派人前往接管成都府。但皇室还有兵力在其他边境。所以好处尤以三大家族为多。

    这三大家族是万万不愿牺牲自己利益的。

    别说一个文和公主,便是十万个文和公主,那也与他们无关。

    “我没胡说,”苏希锦皱眉,“靠联姻得来的和平终不长久。牺牲女性换一时和平,简直可耻。”

    关键还让一个女子伺候两个男人,莫说堂堂公主,就是平民女子又有几个可以忍受?

    难怪周武煦坚决打击士族。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苏大人,”这下连余老都变色了,“慎言。”

    苏希锦不甘抿嘴,反倒是苟老多看了她一眼。

    季学士道,“妇人之仁,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日翰林院政事不多,你且先回去歇息吧。”

    苏希锦放下手中卷轴,迎着晌午的太阳,抱袖走在青砖路上。

    阳光刺目,她冰寒的心渐渐得到缓解。

    “大人,你怎么了?”花狸见她脸色难看,担忧问。

    苏希锦摇头道,“你家大人估计又要被御史台参了。”

    花狸不懂朝堂之事,不敢多问,扶着她上车道:“我们回府吗?”

    苏希锦叹了口气,自打进了官场,她便一直在御史台参本上,没下来过。

    “不回府,”她回神淡淡道,“去西郊。”

    自打上次深夜爆炸事件后,她便把火器研究移到了西郊深山内。以免再发生类似得事。

    万幸上次是在深夜,炼丹师回城睡觉了,没伤到人。否则又要愧疚许多。

    而今火器研究已经有了些眉目,他们研究出了两种,一种释放毒烟,扰乱敌方视野,相当于现代的烟雾弹。一种是火球术,投掷过去可以燃烧敌营,然投掷距离不过五丈。

    两种都没达到苏希锦的要求。

    所以上次她让追风带了新的方法去,不知他们研究得怎么样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