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回京(一)-《锦衣卿相》
第(1/3)页
教学方面一位教师自然不够,苏希锦又在其他州府征人。那边一时没有起色,学院反倒迎来一位熟人:蒋云沐。
百姓痛恨乌衣教,对蒋家之人深恶痛绝,当然除了蒋云沐。
毕竟他大义灭亲,举刀向内,也算将功折罪。
对于有才且品行兼优之人,苏希锦来者不拒,欣然接受。
除此之外,她发现现在的教学效率太慢,试图进行改革:取应试教育之形,与素质教育之核,两相结合,融会贯通。
“学院需要分班,”惠松学院里,苏希锦与院长并肩而行,商讨着分班制度。
“大人的意思肖某明白,”院长是从路上调来的人,对管理学院有自己的经验,“目前某打算将学院分为天地玄黄四品,对于好的学生,学院会有教学倾斜。”
苏希锦摇头,“如此不妥,教育应当是平等的,不能因一时成绩而区别对待。”
“那……大人的意思是?”
“按照学习进程分级分班,一年级学什么,二年级学什么。比如说有的学了《千字文》,那就不必再从头学起。同时咱们上课的流程也得改改,因为一位夫子面临的不是几人或十人。除此之
外,每位夫子教授的科目和方式需得作出变化。”
肖院长心中一动,佩服得五体投地,“妙啊,苏大人想法奇特,竟是世人都没想过的。”
苏希锦微微一笑,更妙的还在后头,“因为咱们学院特殊,为官府牵头发下福利,是以每半年应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每学期有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当然对于考试成绩优异者,州里会设置奖学金……”
肖大人只觉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害怕忘记,让小厮拿了笔墨记载。
苏希锦就靠在石头上等他梳理思路,“最重要的一点是模拟考试。仿照历年科举考试出题,届时本官会亲自或邀请泰山阁老出题,让学子明白自身实力。”
“哎哟,有大人和阁老们出题,那是他们的荣幸。”肖院长被她说得心潮澎湃,他要是再年轻二十岁,一定要加入惠松学习。
苏希锦自然知晓模拟考试对学子有多大的影响力。岭南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加之科举真题管控严格,来之不易。
这模拟考试等于是天降奇宝。
“只有一条,”苏希锦伸出一根手指,郑重其事,“咱们学院不招收复读生。”
教学应当是最公平之事,他们学院为福利性质,资源有限,难免没有人动歪脑筋。
学习她欢迎,占便宜就算了。
“考试和科举不是最终目的,教化百姓、传播知识、扫盲除愚才是。资源有限,咱们得尽可能多的让人学习。复读生得自己想办法。”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肖院长只觉得前途光明,“大人真真是目光长远,心系百姓,肖某……肖某能帮大人办事……呜呜,是肖某一辈子的福气。”
苏希锦愕然,说话就说话,你突然哭了是怎么回事?
她哪里知道肖院长从小家贫,受尽让人白眼的艰难求学之路。
“那个……”她伸手拍了拍对方后背,“大人先别急着哭,还有一件事本官还没说呢。”
“大人且说,肖某听着。”
“学子进来读书也有义务,本官欲在城里宣传队那边,设置一扫盲台。惠松学院的学生有义务教育百姓,教他们习字识礼。”
让无书可读却对读书存有好奇心的百姓,能接触到知识。哪怕仅仅是认识《三字经》也好。
话落,肖院长哭得更厉害了,“好好,呜呜,大人为国为民,有仁义之风。肖某佩服,肖某都听大人的。”
苏希锦:“……”
苏希锦:“百姓繁忙,教学需轻松而非强制性,一天哪怕认识一字也好。”
宣传台附近设置沙砾区,便于路过的百姓闲来跟着学子写字。
这是一项奇异而简单的措施,成本低,既不浪费资源,又提高了学子兴趣,还让普通百姓有机会参与学习。
尽管看起来像过家家。
只不过这一项举措,乃开天辟地头一着。后史称:此举标志着教学平民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