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回京(五)她胡汉三回来了-《锦衣卿相》


    第(1/3)页

    “如果只解决岭南私盐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苏希锦说。

    全国盐业问题,属于国策,需陛下与众位大臣从长计议,方可定夺。不是她一个人能改变的。

    这一点,苏希锦知道,钟大人等参军亦知晓。只不过,他们想先下手为强,为陛下献计献策捞好处。

    韦大人问道:“大人有何见解?”

    “一方面官府确实得加强管理,狠狠打击私盐犯,最好抓住老虎,杀一儆百。另一方面盐品分类,将盐分为食盐和渔盐,食盐工艺精,渔盐相对粗糙。是以咱们食盐参照朝廷标准定价,渔盐则可以便宜。岭南百姓腌制鱼肉完全可以用渔盐,如此一来不就解决了腌制问题?”

    她说完两只手交替放在案面,笑看着几位参军,“如此,你们以为如何?”

    众参军互视一眼,皆看见彼此眼里的震惊。

    “妙啊!”司理参军赞叹。

    韦大人激动:“如此既降低了成本,又不影响食盐销售,还给百姓减少了开支。真真是妙极了。”

    食盐才是税费大头,渔盐适合腌肉家庭。如此不动国策,大事化小,对多腌制的岭南百姓来说,像是量身定制一般。

    难怪大人说解决岭南私盐问题很简单。

    韦大人摇头叹息,与大人共事三年,每每被她聪慧机敏的头脑所折服。

    大人之言,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解决根本问题之策?

    “那……那盐引呢?”钟参军弱弱问,这可是一项伟大得国策,谁提出来都可名垂千古。

    若非他没有直接向陛下奏请的权利,早就想出门上了折子。

    “盐引之事,之后本官会找个合适时机,向陛下说明。”苏希锦淡淡道,“诸位还有其他问题要询问的?”

    现在她不过一区区从五品地方官员,上书陛下说国策,如此僭越,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众人摇头,韦参军则出面,“回大人,还有一事。蒋家大仓前些日子已修补完毕,如今空无一物。底下询问大人派何用途。”

    “一间储藏粮食,以防日后出现大的灾荒,地方储粮不够。一间设置义庄,防止再有灾情或时疫出现。”

    韦大人点头称是,“下官这就让人去办。”

    剩下几人无事可商,匆匆告退,结伴而往。中途钟大人搂着肚子,离群而去。

    他顺着长街来到范知州府上,轻敲房门,很快有人禀告后,请他进去。

    钟大人先是寒暄一番,而后道明来意,“说来下官为大人觉得委屈,如今整个惠州城,竟是苏大人说了算。将大人置于何地?”

    范知州正为这事苦恼不已,升迁令下不来不说,百姓好像也将他健忘了。以前乌衣教在时不觉得,毕竟“明日再来”。而今他都出来主事了,百姓眼里还没他,真真是气极。

    “苏大人为国为民,能力卓绝,合该如此。再说她上面有人,咱们也没办法。”半是心服半是埋怨。

    钟大人笑道,“大人鞠躬尽瘁,案牍劳形,下官们都看在眼里,只不过百姓不知道罢了。凡大人作出一件有利百姓的事,百姓必然记得大人的好。”

    范知州心念一动,而后摇了摇头,“本官做得再好,在苏大人面前也黯然无光。”

    “下官这里有一计,或许可以帮助大人。”钟大人凑上前,在他求助的目光下,将方才苏希锦的话说了出来。

    范大人眼前一亮,心潮彭拜,而后双眼黯淡。

    钟大人不知,继续游说,“但凡此事成了,大人将扶摇直上九万里。”

    “那大人你呢?”范大人问。

    “下官?”韦大人真诚归顺,“下官跟着大人喝口汤就行。”

    “甚好,”范大人说,“你先下去吧,容本官再想想。”

    待他一走,就在屋里徘徊不定。好呀,你个姓钟的,竟然敢坑害本官。

    改革盐制兹体事大,他贸然递折子,估计在政事堂就被拦住了。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且看这政策,明明就出自苏大人之手,哪儿是他一个两面三刀的参军能想出来的?

    范知州自认怂货,对苏希锦那是又敬又畏又怨。无奈性子如此,正面对刚不可能,问苏大人喝口汤还成。

    他在屋里想了想,随手招来下人,耳语一番,“一定要将此事告知苏大人,就说本官已经拒绝。”

    “是是是。”

    “等等,回来。你将老夫人寄来的山货拿与苏大人,无意透露钟参军曾来过府上。”

    如此,苏大人明白后,必能领他的人情。

    岭南由特贫步入贫困,逐渐往温饱而去,苏希锦忙得脚不沾地。此时她已得到陛下要重查当年之案的消息,心情愉悦。却逢下人来报,修好的河堤决堤,请她速速前往主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