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争相分食,与西施、郑旦-《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3)页

    同时,在智瑶的建议之下,智氏看上了范氏在霍太山附近的城邑。

    这种诉求之下,一旦智氏的图谋达成,晋国中东部的城邑就会绝大部分归属于智氏。

    有那么一点,其实智跞、赵鞅、魏侈和韩不信,包括其余的中等贵族,他们其实并不介意名下的城邑分散。

    到底是没有意识到封地分得太散的坏处,还是根本无所谓,又或者是压根没得选,有些不太好说了。

    以前晋国好的封地大多被范氏捏在手里?那么,魏氏盯上了范氏的城邑,是不是只看封地的质量,根本不看是在什么地方呢?

    “祖,无人与魏氏争抢?”智瑶觉得很奇怪啊。

    范氏手里的“温”地就是一块宝地,属于晋国为数不多的粮食高产封地之一。

    智跞好笑地说道:“岂有这等美事?”

    以晋国卿位家族的尿性,谁都会想吃下最肥美的那一块封地,得不到也会用作政治筹码,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争夺的权利。

    智跞刚才说哪一家想要获得哪里,不是那些家族自己提出来,纯粹是他近期自己进行观察得出来的结论。

    这个就像智氏想要获得晋国中东部的城邑,不会直白提出来那样,怕的就是其他家族知道智氏想要什么,死咬着来进行纠缠,再迫使智氏在其它争议上进行让步。

    “魏氏与我相合,韩氏为得利益,或可商议一二。”智跞疲惫中带着高兴,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遏制赵氏乃为首要。”

    不但是老智家这么认为,刚刚跟赵氏解除盟约的魏氏都是这样的需求。

    总而言之,赵鞅干的一些事情太过于丧心病狂,无法遏制当然是噤声,该配合的时候也要配合;换作有人能跟赵氏抗衡,怎么可能是赵鞅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反而要极力地去遏制的啊!

    在原版的历史上,赵鞅在智跞死后开始当“独裁者”,一当就当了十七年之久,根本原因还是智氏的新任家主智申太过于平庸,其余有心抗衡的家族在实力上不如赵氏。

    这个历史版本之中,魏氏愿意跟智氏结盟的根本原因是智瑶早早表现出自己的优秀。

    这样一来的话,智氏的下一任家主智申平庸不再是劣势,反而会让魏氏感到很放松。

    智瑶在散会之后带着父亲智申来找到祖父智跞,关起门来开祖孙三辈的小会。

    “东部城邑,我家务必尽数掌握。”智瑶一再提起这点。

    以目前晋国各卿位家族的城邑分布,东部那边有赵氏的城邑,势力范围还不算小。

    赵氏在晋国东部的城邑处在东南位置,大多是跟卫国一再纠缠,慢慢吃掉卫国的疆域,又在本国吞并中小贵族的行动中获取。

    事实上,智瑶更想获得是晋国西部的城邑,很现实的是除非将魏氏和韩氏灭掉,要不然哪怕智氏再愿意吃亏来跟魏氏和韩氏商量置换城邑,两家能同意的机率都是无限小。

    无法使用和平手段置换城邑,远不到采用武力攻夺的时候,智瑶觉得暂时向东发展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我一日为中军将,赵氏便难以张狂。”智跞说着话,却是一连串的咳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