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集训开始-《男排,男排》


    第(2/3)页

    他的脸庞肤色不算深,此时被这热量蒸得有些白里透红,色彩缤纷,身上更是汗浸透了衣裳。

    简单的蓝色圆领t恤紧紧贴在身上,身上的肌肉已初见规模,因为体能训练不断加强,他的体型早就没有当初那般干巴。

    林幕提着行李箱,垂在身体两侧的手臂渗着汗渍,摆动间只能看见线条流畅结实的小臂,映着阳光,菱角分明,散发着莹莹的光。

    林幕顺着小道一路向里走,平头短发,清秀中愈显刚毅的脸庞。

    黑色的运动长裤两边带着条纹,把已经1米96的身高,衬托的更显修长挺拔,分外显眼。

    行在路上,偶尔就有人远远的点头打个招呼。

    互相不认识,别人的招呼,大概也就是看到一个很有运动员像的少年来到,释放些善意的意思。

    林幕也是微笑回应。

    脚步不快,但一路没停,他也在走走看看。

    第一次来的时候集体行动,当时只想着训练的事,哪有观察的心思。

    现在走在路上,左右道路边是一排高大的杨树,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下来,金灿灿的。

    清风,阳光,即便有些热,但此时的心情却也放松,他也难得的多看了看。

    整个训练中心只一看就知道,空间很宽阔。

    基地里可不只有排球,这边的训练基地还有很多其他项目。

    毕竟是一个大省的训练基地之一,即便普遍的运动成绩不算太好,但基础设施基地内的项目设置可齐全的很。

    除了各类运动的训练馆、体能训练馆外,其他科研、运动健康,以及技术中心、食堂、运动员宿舍等等,应有尽有。

    来过一次,林幕也算轻车熟路,要先去办公楼登记下报道信息,还要分配宿舍领训练装备等等。

    所以,林幕提着行李边走边看的就赶了过来,十几分钟后,他终于来到了排球项目这边的区域。

    办公楼前,已经有不少人穿梭来往,有的年轻有的年龄偏大些,不过,从身高、形态和装束上来看,应该都是此次集训的人。

    倒是没看着熟人,林幕没怎么打招呼,走到门前时,他停了下来。

    门侧边,有一面红色的墙,墙壁前是一排排的宣传栏,上次本准备看看,结果匆匆而过。

    这一次,他在一个宣传栏前驻足而立,仔细的看了起来。

    过往?历程?荣誉?

    谷鞒

    徽省的排球!

    宣传栏的玻璃窗里,最显眼的地方是一张被放大的黑白色照片。

    玻璃窗外有一层浅浅的尘土,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使得玻璃外层雾蒙蒙的。加上年岁久了,照片失色,更加看不清楚。

    林幕笑了笑,尽管已经看不太清楚,但他还是在其中找到了几张熟面孔。

    中年模样,一派严肃、一丝不苟的鲁教练,以及站在中间位置,满脸青春、自信甚至倔强的卢林。

    照片里教练和队员站在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奖牌,笑容灿烂。

    照片底下,用黑色水笔写着日期:1985年,全运会季军。

    再下面,是一个个号码和名字,他看到了卢林的名字,以及不少卢林曾经和他说起过的名字。

    林幕简单的对了对名字和人像后,视线转到了照片的另一边。

    这一边,是一张小一些的单人照。

    还是卢林,身穿3号球衣的卢林,偏分发,努力本着一张脸。手里捧着一张烫金色外壳的证书,上面写着“最佳接应”。

    这会儿的卢教练可真年轻。

    林幕看的旁边的各类介绍,津津有味。

    脑海里似乎也回顾着徽省排球,卢教练所在的那个时代。

    八十年代初,华夏女排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几连冠彻底铸就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在女排的光芒笼罩下,男排尽管也有稍微荣光的一小段时刻,但逐渐的沉寂、沉沦了下来。

    但只要是投身排球的人都知道,男排的人他们一直在刻苦锻炼,甚至流血流汗。那一段时间,他们同样给整个国内排球做着贡献。

    也有一批在世界上都足够称得上优秀的运动员。

    因此,林幕知道,在当时,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运动会——全运会。

    闽省独大,苏省、川省、浙省、燕京,甚至沪市和辽省,几家争锋相对,赛场上可谓是精英云集。

    鲁教练带领着以卢林为核心的那一支男排,能获得全运会的成绩,可想有多不容易。

    1981年全运会,刚刚19岁已经是省队中流砥柱的卢林,和队友一起,在一众精英的血拼战役中,杀出重围,最后惜败,夺得了第四名。

    卢林也凭借着此次全运会的表现,一战成名,其后就入选了国家队。

    尽管国家队的历程似乎不太好,但他的水平却是日渐成熟。

    1985年全运会,不少老大神们纷纷退役,比赛成为各个省队底蕴和后起之秀的拼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