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新一周-《男排,男排》


    第(2/3)页

    和训练前的活跃相比,此时的魏潇更像一个训练机器,严谨、一丝不苟。

    短短的时间内,让原自由人的心里多了几分压抑,当然,也让其他队员初步认可了魏潇。没有人不喜欢勤奋、认真的人。

    体能训练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尽管有不少队员的训练计划略有调整,或许比之前的内容多些,强度高些,但一两个小时的训练下来,基本也初步适应了下来。

    教练们的安排,是根据球员情况来决定,第一周刚开始时,可能还会有少数不太符合个人情况的计划出现。

    但一周过去,有诸多观察和训练记录、数据考证,再安排时,肯定已经能充分考虑到球员们的实际适应范畴了。

    或许有些煎熬,但终归不会超过极限。如果还不行,那也只能证明,你没尽到力。

    林幕的训练变化不大,本来他第二天加入老队员中时,所接受的训练就有着挺高的强度,或许还有些超出。

    但到现在了,这样的强度已经全部适应。

    其间,他时而有空时,也顺便的给魏潇指导了一些训练里的东西。

    魏潇还是那个魏潇,时间过去了一年,再次在训练中收到林幕的辅导,他的心态一如从前。

    几乎是无条件的接受,这让偶然发现的其他球员都感到诧异。

    两人之间不是老队员和新队员的关系,也不是同一位置,训练的重点自然也稍有不同之处,但整个传、教的相处模式,却偏偏显得挺和谐。

    而且,有经验的球员在有意去观察后发现了,林幕所分析指导的东西偏偏对于魏潇似乎挺合适。不得不说,他们对林幕有了新的认识。

    在几次观察之后,再看指导教练似乎也没反对之后,尹立强率先做出了动作。

    在间歇休息时,尹立强加入了其中。

    随着尹立强的主动加入,在之后,刘华锋、侯淼以及其他的不少球员也纷纷的融入了进来。

    一上午的体能训练内容进入到尾声时,逐渐的,一个以讨论、分析、分享训练内容细节、个人感悟为主的团体模式初步成型。

    这一模式得到了教练们的默认,随着球员们的水平和眼界不断提高,也逐渐成为了徽省排球队的传统模式,为徽省排球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助益。

    上午的训练,波澜不惊的结束了。

    整个体能训练的过程,似乎真的不惊,位置变动不多,训练内容多一点少一点也只是局部。即便是林幕他们的畅谈模式,毕竟也只是部分人在参与,其他人感受不到。

    但中午时,当球员们赶到食堂,领到他们的餐盘后,终于有些惊奇了。

    三五成群的分散开,坐在餐桌前,看着面前的食物,没吃前就已经讨论上了。

    就连打了十几年球的尹立强,当他领到餐盘看到餐盘里堆着的花样食物时,也不由的有些傻眼。和他在一桌的刘华锋也跟着有些感叹。

    而且,他们看了看其他的人的餐盘,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局部不同的不乏其类。这就有些惊奇的过分了。

    林幕这一桌还是他们几个差不多同龄的人。

    要说整40个人中,有谁没表现出特别表情的,无疑是林幕他们。

    早在训练刚开始时,他们依然是吃着大食堂,当时林幕和韩晨就大概说过,其他的小伙伴几人其实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有了心理准备后,接受度无疑高了很多。

    不过,真当面对时,不惊奇归不惊奇,要说没感触是不可能的。

    他们似乎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区别。

    魏潇一边划拉着餐盘里的食物,一边不厌其烦的和林幕和韩晨讨论着吃的喝的,就连原本准备问问下午训练的事也暂时忘了。

    林幕捡着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给伙伴们讲着大致内容。

    他第一句就告诉了大家,其实不是大多人所感受的所谓业余和专业,归根结底还是冯静这个专家的加入。

    没看省队的不少人现在表情也丰富的很嘛。

    他知道的,冯静的安排是从运动营养的基础来考虑的,而且,之前在体校时的安排林幕反正感觉不错。

    至于具体细节,还有那些专业不专业的各种分析他不懂。

    他大概知道的情况是,排球运动员需要按自身体重、体脂比和身体体能情况,根据一定比例的标准,摄入碳水化合物以满足运动中的能量需求。

    还有在运动中需要的高糖膳食的吸收,选择针对性的主食和辅食。包括其他的蛋白质类的吸收等等。

    林幕一边吃着,一边给他们讲讲,韩晨和李峰听过,倒也见怪不怪。其他人就感觉有些不明觉厉了。

    即便魏潇感觉大多食物都没有红烧肉和鸡腿好吃,但此刻吃起来也顿时觉得津津有味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