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男排,男排》


    第(2/3)页

    两个在拦网,一个保护拦网球员身后和左边小斜线范围。三个前排球员有他们的任务,基本三米线以外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

    也就是说,后排三人,需要实际控制的范围是6米*9米。每人将近20个平方的范围。

    可想而知,这么大的范围,如果没有拦网的控制封堵,没有预先的准确判断,只要对方扣球不拉胯,基本很难防的起来。

    现在这里,温霄卿和李峰根据前排拦网的封堵,控制着右半场和左半场的部分。

    林幕所在的位置,他所要考虑到的空间无疑要小了不少。

    但以他现在身高1米94,手完全伸直,在脚步不及移动全力向球的落点扑去的范围,如果没有提前判断,依然照顾不到全部。

    球场上不是按照数字计算来决定攻防成败的,但这些数字上的计算,也多少可以反应出问题。

    很多球员都能在下意识的情况下,考虑到空间,寻求合理的控制方式和范围,这是比赛的经验使然。

    林幕比赛经验不丰富,但他平时却以这样数字的方式来分析,尝试用这样的数据方式,让自己对于空间范围寻找一个概念。

    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力所能及的哪边,跨一步能触及的范围到哪儿,需要跨一步才能接起的极限范围又能到哪儿。

    这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到的范围。

    在通过这样的空间理解,通过训练的长期熟悉,运用到实际比赛中。

    在实际比赛中就可以通过判断,来权衡你最佳的等接球的位置。

    通过这些分析和尝试,他也有去给他的队友们说地面防守,说控制区域。

    卢伟、温霄卿、魏潇,包括其他想努力做好防守的人,都主动和被动的接受过,他自己更加没有松懈。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身体素质,要有足够仔细的观察和判断,这才能从对方多种扣球可能中,有选择的找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站位,以期控制对方的路线。

    还是那句话,林幕包括他的队友们,比赛经验都不丰富,也只能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强化软件和硬件。

    因为各方面的差距问题,防守起来,队友们也有了高低上下的分别。不过,在其中,林幕这个始作俑者,就接球的水平自然不低。

    他在场上冷静的观察和极其精准的判断就是最大的优势以及最好的武器。

    “来了!”

    林幕有种一切不出我所料的感觉,每次这种感觉出来,都让他心里不由的有几分畅快感。

    从开始不喜欢排球到不热爱排球的少年,再到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一名准省队运动员,即将正式跨入职业行列。

    正是因为这些内心的喜悦、畅快,以及球队、球员中掌控、合作,相互协同的感觉,促成了他一步步的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林幕在对方扣球动作出手后跨的半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球不出他所料的向来飞来时,他只是向左后,侧扑而出就稳稳的接起了球。

    “好防!”

    因为林幕有准备的接,在方向控制上做的很好,球很顺利的打到了网前,韩晨在二号位准备起跳传球时,不忘为队长的这一次防守喝彩。

    “起!”

    随着韩晨一声大喊,韩晨的传球出手。

    平拉开,或是短平快?

    是刚换位过来的那个副攻打近体快球,还是换到4号位那个主攻的平快强攻?

    网前,

    津沽队的主攻手刚完成扣球,来不及懊恼他有意打对方队长侧后的球被对方接起了。

    此时由攻转守,该需要他们努力的防下这个球。

    他脚步毫不停顿,通过对传球手的动作以及对方网前球员的跑位情况,在脑海里迅速的分析了一遍。

    “拦!”

    他脚步移动到接近3号位后,几乎在韩晨的声音落下,他跟着就一声喊,召唤队友们过来和他配合。

    同时他这一声,也是在提醒着所有队友,对方这次,应该会是由换位而来的高大副攻打近体快。

    他的对面,罗一鸣正在这里,而且,他的脸上既郑重,又有些兴奋之色。

    韩晨的一声起,可不仅仅是他要发球传球的口号。

    对于换到3号位的他来说,这是给他的指令。

    他半侧身只看了韩晨已经即将传球的手势一眼后,迅速的转了过来,半正对着球网。

    与他对面,两个防守球员虎视眈眈的眼神让他更是有些兴奋。

    “来了!”

    眼角余光再次扫过自家二传那边,当看到动作出来时,他心里嘶吼一声。

    然后,他退后半步,留了一点助跑空间,接着猛然踏步,高高跳起。

    与此同时,对方的两名拦网球员也同时做出的动作,追着他跳了起来。

    “果然是近体快,这个高度和线路,飞不好4号位的球!”

    二对一,也算是有准备的针对拦网,津沽队的主攻手在韩晨的球出手后再次给了个判断。

    对于防下这个球,他已经有了些信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