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金燕羡慕的说道:“哎呀,那可真好了,以后有机会我也要来你们这里看电影。” “一人一分两分钱真便宜,县里最少一毛钱,上个月开始热映《少林寺》,票价还长成五毛钱呢,就这样都是一票难求。” 王向红问道:“这么夸张?一张电影票五毛钱?三斤细粮呀!” 宋金燕点头说:“是真的,因为《少林寺》是武打的,听他们说可好看了,以前从来没看过。” 王向红想到了王忆带回来的《少林寺》录像带,一颗老心顿时骚动起来。 这电影不打反动派也不打小鬼子,看着也没有名角,还能这么好看? 宋金燕审核完了账单,然后开始进行新一期的账单登记,王忆让孙征南和徐横下去搬货。 至于他自己? 他自己要去看小奶狗们什么情况。 一个多周了,快要睁开眼睛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睁开,四个闭着眼睛在草窝里打滚,它们也不想打滚,想要用小短腿撑着身体走路,可草窝松软而且不平坦,站起来就打滚。 好不容易自己站稳了,旁边的兄弟姐妹又打滚把它给撞倒! 就这样,它们努力了一番努力了个寂寞,一个站起来的也没有,全在草窝里打滚。 老黄不知道去哪里溜达了,可怜的野鸭子成了奶妈,它晚出早归去草草填饱个肚子就得回来在窝里罩着小奶狗。 王忆刚才一过来就是看见它在单腿站立,整的王忆还以为它是在教小奶狗们学走路。 天色渐晚,炊烟四起。 夕阳西降,洒下温暖而橙红的光芒依稀的照亮着天地之间。 不少母亲和奶奶的吆喝声在袅袅炊烟中响了起来: “王状元你死哪里了?少玩陀螺,你那陀螺钢珠子都磨平了!” “大钊回来吃饭吧,吃完饭再温书。” 这两句话先后响起,王忆听的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又不笑了。 不对,王状元这小子得好好教育,他以后可是跟人起冲突把人给枪杀了的,得好好磨他的脾气! 大灶的烟囱也在冒炊烟,粮油那股独特的香味顺着锅盖下冒出来的热气往外窜。 王忆溜达着去看了看自己所属的小菜园,已经长出来不少菜苗。 这都是他施肥有功。 岛上土地不是真土地,天涯岛就是一座海底山,整体是石头,不过几万年时间里风吹来灰尘、落叶腐烂化作腐殖质,然后时间长了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了一些小块的土地。 这种土地都是在石头凹处,就像石坳台的大石坑,那里面如果填满泥土就会成为岛上一小块农田。 本来因为有丰富的腐殖质,这些土地土层浅但是很肥沃,可是岛上住人的历史太久了,每年都有人种田,以至于土地肥力流逝变得贫瘠了,很缺乏氮钾磷元素。 王忆蹲在学校的菜园前琢磨。 要发展天涯岛不光要发展社队企业,当然社队企业这条路必须走,还要走的踏实、走的长远。 另外也要发展农业。 岛上缺少农田不错,但不缺少山坳,可以从内陆运送土壤进行人工造田。 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工业也要踩着油门往前突飞猛进了,化肥尿素之类的生产厂家会迅速扩大规模,只要有了肥料那土地贫瘠问题就能解决,到时候岛上也就有了农业。 王忆想着点点头。 嗯,虽然这只是赵括纸上谈兵,可他觉得自己谈的挺不错,这构想可以发展着试试的。 他正在沉思,漏勺出来殷勤的冲他喊:“王老师、王老师,吃饭了!” 王忆拍拍手回去。 锅盖大开,大灶里满是水雾,一进去烟雾萦绕的。 香味很足。 锅里盘着一圈圈的大肉龙,等到海风吹走了水汽、降低了温度,漏勺拿出一条来切开: 面层蓬松,肉馅清晰可见,就像是卷起来的果酱面包。 一人一大块拿在手里,里面肉馅没少用酱油,所以不用吃菜了,直接吃这大肉龙就很好吃。 徐横和孙征南去找大蒜,他们做了蒜泥,用了味精和老抽来调味,把大肉龙蘸蒜泥。 王忆佩服,孙征南不愧是鲁省人,对大蒜那是真的热爱。 而徐横那边还在说:“吃肉不吃蒜……” “等于没吃蒜。”王忆淡定的接上他这句话。 徐横一愣,说道:“不是,王老师你这不是废话吗?吃肉不吃蒜当然等于没吃蒜,这话应该说吃肉不吃蒜……” “滋味少一半。”王忆又接了他的话。 徐横没话可说:“吃饭吃饭——嗯,真香。” 王忆也看他和孙征南用大肉龙蘸蒜泥吃的眉开眼笑,便也跟着去蘸着试了试。 嗯,好吃。 本来大肉龙只是香和咸,蘸上蒜泥后味道变得有一些刺激性了,确实风味更佳。 要吃晚饭了,来买东西的人挺多。 王忆便在门市部里一边吃饭一边卖东西。 他又摆出了辣片和辣条,过来买东西的大人纷纷买几张带回去给家里孩子解馋。 一分钱一张,实在是挺便宜,有钱没钱都能吃的起。 一顿忙活进入吃饭时间,这样人就少了。 王忆拿起大肉龙,有人进来笑:“王老师,吃着呢?” 是昨天早上在梅花滩上见过的卢根生,王忆和秋渭水吃过人家的现煮海鲜。 王忆答应过送他一壶酒,卢根生今晚来灯下聊,特意带着酒葫芦过来找他。 看看天色,现在岛上多数人家刚吃饭。 而卢根生是从外岛摇橹过来的,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没吃晚饭——酒瘾就这么厉害,他绝对是让王忆答应的一壶酒给馋的,所以才这么早过来。 其实昨晚上他就来过,但王忆当时不在岛上,于是今天他又来了。 王忆言而有信,接过他酒葫芦打开一个新酒桶,里面是他在市场买的小牌浓香白酒。 这种酒便宜,一斤是十几块,一桶5l装的用不了一百块,可是它们味道也不错。 他买的是口碑比较好的一款酒,叫老窖佳酿白酒,洋河镇的酒厂酿造,说是高粱纯粮酒。 这酒在22年可能只是不错,但在82年相比一毛烧、九零大曲这种酒那就属于好酒了。 卢根生拿到酒壶闻了闻便露出欣喜的表情:“嗯嗯,这酒的味道真好呀,好酒,这是好酒。” 王忆问道:“你没吃饭吧?” 卢根生讪笑道:“在船上啃了个高粱饼子,也还行。” 王忆去给他拿了块大肉龙。 卢根生不好意思的接过去、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谢谢王老师,人家都说你大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确实大方,我沾你光了。” 王忆说道:“没事,以后赶海再去找你吃煮海鲜。” “那你来,”卢根生立马答应下来,“我绝对把最好的给你留着。” 他看见门市部有凳子,便坐下吃着大肉龙喝了几口酒,一边吃喝一边赞叹:“这面卷子可真香,里面用了肉和大葱啊?难怪。嗯,酒也香,你这酒是高粱酒,回甘!” 王忆觉得喝酒回甘是扯犊子的话。 酒又没有糖没有淀粉,这怎么回甘? 卢根生连吃带喝美滋滋,然后他顺便看了看门市部,对里面东西大感新奇,看见柜台上的辣条辣片后问道:“王老师这怎么卖的?” 王忆说道:“两分钱一张或者一根。” 卢根生看看手上的大肉龙,已经有这样下酒的佳肴了,不必再浪费钱买下酒菜。 于是他摇摇头没掏钱。 吃过晚饭社员们拎着马扎板凳出来乘凉闲聊了。 五月下旬的晚上其实还挺清爽的,并不算热,不过已经凉气散尽,披一件衣裳出来聊聊天很舒服,所以现在灯下聊天的人多了起来。 第二天是礼拜二了,早上王忆正在指挥着漏勺煮秋渭水带来的炒面,结果王状元急匆匆跑进来喊:“王老师、王老师,你快去臭油锅那里看看,不大对劲。” 王忆赶紧拔腿跑,路上他问道:“怎么回事?” 王状元说:“就是刚才我跟我爹去看臭油坑,那里面掉进老鼠和鸟了,我没去看看能不能弄上来,然后看见臭油锅里的臭油一个劲的往上冒。” 他们迅速赶过去,这时候大胆也来了,正拎着一桶水急匆匆的要扑灭铁匣子下面的篝火。 王忆问道:“怎么个情况?” 说话之间他定睛看向铁匣子,铁匣子上面的沥青正在膨胀,眼看已经与铁匣子持平了,下一步就要冒出来。 大胆问道:“王老师,是不是得赶紧扑灭火?” 王忆说道:“扑灭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