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太感人了-《知识供应商》
第(2/3)页
唐宋文用颤抖的手扶了扶眼镜,道:“这段乐调由于过分凄凉,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在音乐界也只有专门研究音乐的人才会去听一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据说这个调子是有魔性的,听过的人,如果没有强大的抵抗力,很容易产生厌世情绪,甚至自杀,所以,那些研究这段音乐的人,在听这首曲子时,必须得有两到三人在场。这段曲调被列为禁曲,你怎么会……”
杨逸凡当然不会告诉他自己喝了唐诗三百首精华露以后,他的脑海里面出现了一个金色屏幕,屏幕上面的内容只要是关于唐诗三百首的,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逸闻趣事都会有记载。
唐宋文说的能够让人产生厌世情绪的曲调,怎么可能会没有记载?
杨逸凡冷冷道:“这个你就不需要知道了。”
“好!我们的游戏还没有结束,你还要一字不差的把长恨歌背下来。”
杨逸凡知道这《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文总共有840字,字字含情,句句煽泪,的确是诗中精品。
杨逸凡在初中的时候都会背《长恨歌》了,可是,如果他没有教神系统,他也不可能背的一字不差。
很多家长都在看着杨逸凡,听着他声情并茂的把《长恨歌》给背了下来。
与其说杨逸凡是在背《长恨歌》,还不如说他在表演一种艺术。
他的声音语调,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就好像一个人在千转百折的山峰上观赏风景,景色是新奇绝妙,回味无穷。
听杨逸凡背诵诗歌,简直比吃一顿大餐都享受,他们那种精神上饥渴,似乎要杨逸凡不要停下来。
在场的很多小学生,虽然不明白那些诗词是什么意思,可是,他们也不住的随着杨逸凡声调的变动而手舞足蹈。
唐宋文之前听过最动听的声音是一位明星的演唱,那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好像在仙境游玩一般,三天都没有从演奏中跳出来,今日听了杨逸凡的背诵,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能够用背诵的方式将长恨歌演演绎的如此绝妙。
别人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杨逸凡怎会不知道?这都是教神系统弄出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