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冰窖的作用-《耕耘贞观》
第(3/3)页
就算死鱼,也能通过冰块保存,然后直接输送到运河城市,提升海洋产品在内地的销售。
所以在李泰看来,卖冰才能挣几个钱,盘活整条北方的大运河,甚至盘活自己的捕鱼计划,让海鱼以及海洋产品进入到内陆的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还是那句话,华夏民族到底是靠着土地生存的民族,如果海洋经济体系不能够跟陆地经济体系形成紧密的联系,而是自己玩自己的在北方捕捞一下鱼群是没意义的。
因为只要改朝换代,那海洋经济体系失去了上层人对海洋的重视,对下层人又没有形成足够的经济纽带,自然会随着改朝换代的到来被华夏所抛弃掉。
而从荥阳开始,逐渐向着洛阳前进的路上,范越风也逐渐发觉,前往洛阳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是自己所想的棋手,实际上除了对自己有信心的棋手,更多的还是洛阳周围的商人想要借助这次机会,把手中货物尽可能的贩卖出去。
所以越向洛阳前进,越能感受到人流汹涌,但这么多汹涌的人流行走在官道上,却并没有给自己有任何拥挤的感觉。
低头看去却见到脚下的土地早就已经经历了拓宽与平整,用着一种不知名的材料,脚步踩上去,看起来还是挺结实的。
水泥,更准确得说是土水泥已经被李泰给弄出来了。
比较起标准的需要以硅酸钙为主研制出来的水泥,自然是要差得太多了,但如果只是单纯用来铺路的话,土水泥也足够了。
水泥这种东西,李泰自然一直在攻克,但现实是李泰都不知道水泥的主要材料是硅化钙!
虽然直接让墨科去研究一种可以媲美三合土的,能大量生产的建筑材料……
好吧,要是真能研究出来那才是怪事。
这个研究项目从设立之初到现在都卡主了,要不是李泰小时候见到过用贝壳磨碎是炼制水泥的材料之一,怕是连方向都没有。
但即使如此,怎么样诞生水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直到自己去清理炼铁厂的废水废渣,怀着道家是封建时代第一生产者的原则,不得不说,潘师正还是给了自己惊喜的。
因为各个门派都有参与,已经慢慢澹出历史的外丹派系便提出要不把这些东西练成丹药。
也不是给谁吃,就是先练出来看看,是个什么东西。
然后众人携手把污水晒干后,混入石灰,石膏粉,等想要把这些东西通过炼丹的模式去芜存菁,结果炼丹是没有练出来,但练出了土水泥出来。
然后,李泰便是直接在炼钢厂附近也开了一个土水泥的炼制场,便用这些污水与废渣炼制土水泥。
毕竟自己对水泥也就两要求,一个是能够起到粘合的作用,一个是保证土地不要生杂草。
而这种土水泥跟自己前世见过的水泥比较自然差得太多了,但在这时代至少比三合土的粘合速度要快太多了。
至于不生杂草,自从用这些材料修建起了这道路,别说是不生杂草,甚至连蚊虫都不往这边来了。
李泰还给潘师正一道新的命令,仔细研究一下倒是靠什么东西让这土水泥产生的。
李泰原本一直在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样处理钢铁场生产出来的废渣废水。
但现在随着潘师正居然硬生生肝出了土水泥,污水废料之中的某些东西是土水泥的材料。
现在自己需要去头疼,自己到底去哪里弄这么多的废水去给生产土水泥了。
所以潘师正还是继续带着他的茅山宗肝下去吧,帮助自己寻找到水泥所需的钙以外的另外一种元素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真正的原材料。
自己相信潘师正的实力。
李泰有了土水泥,哪怕产量并不多,但至少给洛阳周边主干道修一修,还是能做到的。
而现在的范越风便踩着这由土水泥制作出来的道路进入到了洛阳学府。
然后远远看着一个灯火通明到深夜的城市所绽放出来的灿烂光辉。
/129/129585/3141096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