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郑和古里碑-《1510我的环球航行》


    第(2/3)页

    李志豪此前告诉我,得益于郑和的经营,整个印度洋区域,对中国商人认可度最高的就是古里港城,而且那里出产优质香料,比如胡椒和姜、辣椒、咖喱等,价格也不错,可以进行销售并采购。只是近期,由于葡萄牙人的垄断介入,情况不是很明朗。

    我们舰队逐渐减速,升起“大明东方公司”旗号,慢慢驶进古里港城。这里果然是一座繁华的大城,港城外面的岬角处修建有高大厚重的白色城堡,守卫着港城入口。港城外侧是宽阔的锚地,近岸处一字排开几十个码头和泊位,不少船只停泊和来往穿梭。我看了一下,这些船只有欧式的三桅帆船、阿拉伯的三角大帆船、印度风格的长帆船和南洋风格的双体帆船,虽然都不超过三百吨,但数量不少,一时之间帆墙林立,好不热闹。这里应该是我见过的除了禁海前的广州以外,最忙碌的海港城市了。

    因为古里本身是自由港,而且经过侦察之后未发现什么异常,我们在戒备状态下直接靠上了港城里最大的码头。我们的超扬二舰虽然和郑和船队没法比,但在这港里,却是最大的两艘舰船。

    见到是中国船只到来,没等我们下船,不少商铺就已经举着汉字牌子在码头上等着了。我看了一下,有买食品的、酒水的,有负责修船的,更多的是求购大明货物的。

    吕振鹏照例在船下码头上安排了警戒岗哨,两舰的厨房开始按照赵文成早就拟好的单据查缺补漏,补充食品物资。我特意安排李志雄带人接洽各个商号,了解市场行情,卖出丝绸、瓷器和茶叶,并采购胡椒、珍珠和宝石。

    我自己则拉上了佛朗,带着神机连一排一班的几个警卫战士。走下“超勇号”,走向古里城中,去寻找一下郑和的足迹。

    从琉球出航以来,佛朗除了对付葡萄牙人当翻译以外,基本上都是把自己关在舱室里搞研究。这三个月来主要忙了两件事:

    一个是我当年在从漳州府城关镇出航前交代他注意记录固定时间的太阳和星座高度。这个事情已经基本完成,佛朗用一年记录,再用半年多进行复核,基本形成了严谨的记录。由此,按照我说的六分仪基本原理,制造了观测太阳和星体的镜筒和测量器具,比古代的牵星术导航又大大提升了一步,可以计算每天固定时刻自身的位置。而且通过多人连续观测求平均值的方式,可以将定位精度控制在十千米以内。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第二个就是线膛炮。我之前说过,我们由于没有机床,无法利用机器力量在金属炮膛内刻线,也就无法制作线膛炮,射程、威力和精度都难以再次提升。佛朗根据火炮制造厂里新配置的“佛朗一型”蒸汽机带动的车床,研究了用以火炮內膛刻线的机床。不过这个设备只是设计了图纸,是否好用还需要试验。

    海上的颠簸加上反复研究思考,佛朗明显有些疲劳。因此,这次有去城里逛逛的机会,我是一定要拉上佛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