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九品小官,都能外放为一个七八品的地方官。 六品官,摇身一变,成为刺史的,也是大有人在。 一切都要看当天选官考试的情况而定。 当然,这个事情现在还没宣布,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公布。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巨大的变动。 其实,本来,选官这种事情,根本用不到李重俊亲自监督,自有吏部来办这件事。 自从上次选官出现糟糕的问题后,李重俊就对吏部不太放心,谁知道一旦让吏部自己做主,会不会再次出现上次的情况。 那一次的情况,李重俊可是怒气腾腾,气得不行,为了大唐的未来,只能自己亲自复试,选出合格的县令。 这一次,选官的问题有一次提到李重俊面前,他才会这么着急,提前召集众人商议! 这一次,他已是下定决心,在整治不良风气方面加把劲。 再也不给任何人腐蚀大唐官员的机会。 他就不信,他亲自监督,还能有人能够顶风作案。 上次要不是有人秘密举报,他都不知道大唐的吏治如此腐败,连大字不识的人都能当上县令。 好在发现及时,才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要是那些不识字的外放为县令,一个县都要遭殃。 据说,许多上一次被勒令回去再读书的士子。 纷纷‘知耻而后勇’‘勤读诗书,遍访名师’。 立志要在下一次考举中脱颖而出,能够顺利进入仕途。 自关中至东都,民心可用。 据情报衙门汇报:自那次李重俊亲自监考后,勤学之士,蔚然成风,良家子纷纷以读书为要,地方为之一靖。 且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有拍马屁。阿谀逢迎之嫌疑。 反正,这些话是说的天子李重俊心中欢欣鼓舞,眉开眼笑,就连胃口都变好了许多。 作为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子弟,周游天下,结交朋友。然后二两马尿喝多了,扯旗造反。 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豪强、士绅子弟一古脑的都去钻研怎么当官,怎么混进官场。 反正,朝廷监察系统,也大抵都是如此回报的。 这就更加坚定了李重俊的决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