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兵败如山倒-《1640四海扬帆》
第(2/3)页
冲天的火焰燃起,围住总兵府的建州兵停下脚步,其中有不少人在不久之前还隶属于方国安。
蒋若来提起长刀,在熊熊烈火中走出府邸。此时在他身边的还有侄子蒋珍,游击官袁鼎。建州兵纷纷退后几步,三人相视一笑,冲入敌军阵中。
半小时后,地上横七竖八躺下40多具尸体。袁鼎和蒋珍早已倒下,蒋若来背靠墙壁,看着围过来的建州兵。他浑身是伤,疲惫的右手已提不动长刀。嘴角抽动了几下,蒋若来横剑自刎。
……
金华督师朱大典可能是明朝现在最懂兵的文臣。
他的四个儿子正在与建州兵巷战,儿媳与女儿们利用这最后的时间投井自杀。
副总兵吴邦睿与何武长身而立,一身的铁棉甲。
朱大典道:“两位将军尚有一战之力,你们突围吧。”
吴邦睿摇头道,“邦睿世受国恩,很幸运可以与明公一起死在金华。”
何武笑了笑,“阁部,我与吴将军的家人俱已殉国。武意已决,愿从公死。”
吴邦睿:“阁部,城中火药尚多,不可留之资敌。不若焚之,正是我辈死所。”
朱大典笑了,他伸出右手,一截长长的火绳露了出来,“邦睿与老夫是一个意思。”
军火库是明军最后的阵地。
守军指挥官自副总兵以下,参将、游击共有9人环坐在军火库中。朱大典看了看,还有20多个随从和亲兵。
朱大典挥挥手,“你们就不必待在这里了,出去投降吧,建州不会为难小兵。”
亲兵们互相看了一眼,抱拳道:“我等愿与阁部同死。”
吴邦睿道:“阁部,点火吧。”
朱大典哈哈大笑,不再多言,点燃了手中的火绳。
伴随一声巨大的爆炸,冲天的黑烟在城中升起,离得近的建州兵被冲击波及,纷纷跌倒在地。建州兵震惊了,久久不敢有所行动。
一匹战马从街道上驰过,传令的士兵一路喊道。
“金华不顺天命,贝勒爷有令,屠城。”
建州兵脸上恢复了狞笑。
……
夜幕降临,金华全城充斥着哭泣声。
蒋若来次子都察经历蒋传,潜伏在距离城墙塌陷不远处的一间民居。他周围是蒋家最后的30多名家丁。
“二公子,鞑子进城掳掠去了。我看了半天,城墙塌陷的地方没有兵守卫。”
作为金华府建州兵最先攻克的区域,这里也最早被扫清,现在成了全城最虚弱之处。
蒋传紧了紧左臂伤口的绷带,咬牙道:“兄弟们,跟我冲出去。如果溃围成功,今日血仇,我必报之。”
现在还围拢在他身边的,都是蒋家最忠心的部下。人人轻装,沉重的铁棉甲已经卸下,只保留了内里一层锁子甲。
在蒋传带领下,20多个最后的明军砍倒建州哨兵,在城头上的增援开过来之前,消失在金华府外茫茫的夜色中。
金华府南城墙,朱大典部左先锋周鉴紧了紧身上的背带,对身上背负的朱大典四岁幼子轻轻道:“少主,不要害怕,看你周叔叔怎么杀鞑子。”
城墙上没几个人,周鉴一路砍翻七八个醉醺醺的守兵,取下腰间的绳索,找了处完整的城垛拴好,翻身而下。
护城河已被攻城的建州兵填出很多缺口,倒是省去了涉水的麻烦。
直到脱离危险,此前一直沉默不语的孩子问道,“周叔叔,我们去哪里?”
“海上。”
……
衢州一度是一片乐土,守将永丰伯张鹏翼军纪良好,很多流亡的江南士绅和明朝宗室寄居在此。后世学者将这段时期的衢州比喻为抗战时的重庆。
衢州是福建的门户,仙霞关就在背后。
丙戌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元1646年9月5日。
和平生活结束了,博洛征南大军进入府境。张鹏翼三弟张季熊出战,阵亡在严州淳安县。张鹏翼痛失一臂。
金华屠杀震慑了衢州军民。明军守了几天,副总兵秦应科开门献城。张鹏翼和居住在衢州的明朝诸多士绅臣子都被俘虏了。
得知张鹏翼出自东江镇,博洛温语劝降。
张鹏翼虽然是诸暨人,但他父亲起便是辽东都司,对建州起家的历史熟悉的很,张口就是奴虏鞑胡夷。
博洛大怒,剜掉张鹏翼的舌头,声犹不绝。建州兵将张鹏翼双手双脚钉在城门上,割开肚腹。
张鹏翼死状甚惨,妻子戴氏及阖家20余人同赴国难。
张鹏翼侄,张季熊子张国经力战溃围而出。
茫茫天下路,不知往何处去。
张国经想起正在岱山岛筹措军饷的二伯张鹏飞,也只能去海上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