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事调整-《1640四海扬帆》
第(2/3)页
曾植安排的廉州知府是前钦州知州,现任文昌州知州的周瑾。廉州府是钦州的顶头上司,廉州只有3座民城,分别是附廓府城的合浦县,钦州和灵山县。灵山县由钦州管辖,廉州知府实际仅直属一县。周瑾做钦州知州时,管辖三城中的两城,对本府的情况很熟悉。
廉州是两广地方最复杂的一个府,西面是苗蛮土司,东面是瑶汉山匪,东南面是民海盗老巢。
明朝征安南不成,反而把钦州的防城港给丢了。
安南在钦州地面设置了万宁州、永安州、新安洲等地方建制。明英宗时正统皇帝试图收复失地,却又倒霉地遇到土木堡大败。此后的明朝就没了收复失地的念想,承认安南对防城港一带的统治权,算是明朝为数不多的一次割地。嘉靖皇帝曾就收复防城港事咨询广东,遭到上下一致强烈反对,不了了之。后世是法国人将这块领土归还给满清政府,防城港才重入华夏版图。
安南复国后也不太平,出了几次内乱。防城港区当地钦州四垌站在莫氏一边,黎氏战胜莫氏,有不少属于莫氏的安南军队溃逃到了防城港。与当地的钦州四垌一起,肆掠北部湾。这帮安南海盗最成功的一次行动是在万历35年攻陷钦州城,惹出大乱子。
万历派兵平息了这次大规模海盗侵袭,但明朝自上而下彻底对这帮在明朝和安南之间摇摆的属夷失去了兴趣。干脆断绝华夷贸易,在防城港北筑防城军城,屏蔽钦州湾西侧,连原属明朝的国土一并放弃。从防城港永安州等地至安南边界的领土由安南实际统治,崇祯年安南军队直接开到名义上的大明国土征丁收税。
廉州知府管辖的钱粮税赋没多少,却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外交环境和内部平叛,在以往就是个苦差。现在的情况比以前还要复杂,去年李成栋兵临海峡,曾樱放弃海北道。石城镇国将军朱统鉴和当地的贡生上官星拱、陈瑾等起兵南下与鞑靼人作战,琼州明军曾与他们短暂联合行动。
战后,曾樱将钦江上游灵山县送给朱统鉴等盟军驻扎,钱粮税赋听其自便。灵山县虽是钦州属县,财政收入和人口却是钦州本级的两倍,在廉州府仅次于府治合浦县。
除了三座民城,廉州尚有两座较大的军城。分别是位于雷廉二府交界处的永安守御千户所和边界上的防城堡。
两座城的规制类似,周长400余丈的方形军堡,有四座城门,城楼敌台瓮城等设施一应俱全。驻防永安所的卫所旗军和防城堡的营兵均已撤空。
曾樱将永安所赠给在去年收复雷州时立下大功的王之瀚、王之鉴兄弟。王家兄弟控制了自铁山湾至乐民千户所的海岸线,除了永安所,他们还占据了高州府石城县的零缘巡检司城。因成栋反正和阎可义劫掠重新倒向明朝的民也有部分在他们麾下。
防城堡则送给了邓耀。
邓耀控制了整个钦州湾。按当地渔民的说法,钦州湾有72径,海况很复杂,只有当地人能搞清楚。邓耀以龙门岛港为大本营,向南占据牙山。这位邓耀与安南有密切的联系。为酬谢他的功劳,并获得钦州湾的通行权,曾樱将防城堡也送给了他。以滩营河为界,河道南边的防城、如昔巡检司全归邓耀,赋税钱粮自便。那些山区的夷人村垌明朝政府收不了税,有着安南背景的邓耀反而有办法予以利用。
钦州一地向称冲、繁、难,治理起来非常麻烦,赋税也很少,和平年间的全口径赋税不过1万银粮。守序的意思,除了耕作和数百维持治安的守军,其余人口逐步南撤海南岛。在守序眼里,绝对防御圈内最好由琼州直属军队控制。外围的城池必要时都可放弃,南逃的明军数量越来越多,琼州也需要留出地盘安置他们。
处理完人事,守序在琼州府暂住了几天,直到张时杰的远征军编组完成。来自琼州各地的2500援军整装待发。
由于有稳定的一府地盘,琼州明军装备虽然低劣,却做到了大致齐整。
辎重配齐了帐篷。这非常难得,明军现在没多少军队能有足够的帐篷。湖广的军队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病亡率非常高。琼州能用帆布和皮具凑齐帐篷,也要多亏了本岛已有的纺织和畜牧业。
炮兵火力由4门4磅铁炮和8门佛朗机组成,火炮均为精心挑选。
军中的铁甲很少,披甲率不到20%。明军的北方边军披甲率相当高,接近百分之百。南方比起来就差远了,这500具不同式样的铁甲还是全力凑出来的。
一半士兵装备了火器,鸟铳或是三眼铳为主,剩下为藤牌和长枪等肉搏步兵。长枪兵基本为汉人,500名藤牌兵抽调自海南岛41座黎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