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曾经是国战的战场,南宋最后的海上行朝短暂驻跸香山县,与元军隔水道对峙。崖山战后,张世杰阵亡于香山。 因航道太窄,风向不利,宋军水师在香山的战绩不好,连输两阵后继续向西漂泊。文天祥的名篇《过伶仃洋》便是写于香山附近。 守序驻足于南宋朝廷控制的最后一座县城北门下,连续下令。 “张鹏飞,接管香山岛前山军营,收编本地海防军。” 前山营最多时有千余守军,明末海防颓废,杜永和的兵撤走,只剩下本地守军300人,主要用来监视澳门。 “蔡元定,召集本地士绅开会,加固香山城防需要他们出钱出丁。” “再派人去澳门,让科蒂尼奥来见我。” 科蒂尼奥几个月前出使澳门,现在仍驻在那里。 澳门要塞很坚固,但他们多数炮口冲着南海,对陆地防御力量不强。澳门总督曾经修筑了一条对陆城墙,在明朝严令下被迫拆除。这几年他们偷偷摸摸又增筑了不少炮台,没有连贯城墙那么扎眼,统治广东的南明和李成栋都无力再干涉。 海南明军进驻香山,澳门对陆的形势马上紧张起来。守序此行的目的是获得广东的钱财和人口,对澳门没有兴趣,也不想与葡萄牙人发生误会。资源不多,得尽量用在北面。 各人接令,正要去办事,守序叫住蔡元定。 “季通,找几个人,把《过伶仃洋》刻在城墙上,再刷一层红漆。” 蔡元定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遵命,大统制。” 守序喜欢这种仪式感。 此次北上,守序带来500艘海船,其中200艘较小的船留在海南岛,另外300艘早在八月前已陆续驶入广东,停泊在香山附近的海湾。这些船大多是空船。 海船队在香山等待合适时机,一些准备工作宜早不宜迟。 首先是江船。珠江是中国除了长江之外,船最集中的地方,沿海沿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 守序先在香山征集150艘珠江内河船,从1500明军中抽出600人,押运3万石大米增援贺州,这批粮食是小袁营撑过明年春黄不接的救命粮,万万不能有失。守序为此从雷州府乐民守御千户所抽调守将曹君辅,负责这次的补给船队。 接着卸载4万石粮食,运进香山县城。香山县与香山守御千户所同城,有很多当年防倭留下的军事设施,仓库军营大多空置,略加修缮即可临时使用。 杜永和在李成栋死后,全部精力都花在广州城防上。明军增筑炮台,造大炮,积蓄粮食火药准备大干一场。杜永和手握南明最富庶的地区,广州军队不太缺粮食,也不缺军火。 守序这次只卖给他3万石粮食,寥做补充。3万石粮食只是进入广东的敲门砖,这两年在广东投入的资源,他就没想着做生意来收回,有些时候武力更简单。 刚收编的本地明军并不可靠,海南明军只剩900,还能抽调一些随海船进入广东的联邦水手海员。这些军队和武力并不熟悉珠江地理,守序需要带路的地头蛇。 海南明军的朋友,潭江口的王兴和珠江口的陈奇策较为独立,请他们参与不合适。守序还是从香港请来老朋友,海盗汪汇之。 见面后,老汪给守序一个熊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