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登州水城-《1640四海扬帆》


    第(3/3)页

    鞑靼人军纪严酷,守土官害怕诛连家人,城池失守一般不敢逃跑。

    “缴获物资有多少?”

    “正在清点,情况不太乐观。”

    “怎么回事?”

    “比我们想象的还差,登州水师营编制346,实有官兵200余,其中南汛守兵远在胶州湾,城中只有170多个兵,物资也很少”

    “船呢?”

    “只有6艘船能跑。”

    “让绿营战俘引水,开几艘沙船进来,我们把能搬走的物资全搬上船。”

    “好的。”顾荣边走边道,“羽帅,有几个俘虏说是你的旧识,希望能加入我军。”

    “带上吧。”

    “其余战俘怎么办?”

    “男丁为奴,女眷入营。”

    无论明军还是鞑靼人,这都是常规操作。

    打水城并未花费太多力气,当夜,明军征集民夫,押运战俘将城上大炮并船上卸下的24门6磅以上炮拖到南门外。

    登州府城修筑在台地上,因为地基的原因,形状呈D字。4座城门,周长3里,高3丈5,顶宽2丈。

    画河穿城而过,在水城东侧流入大海。这条河原本注入水城内港,明朝为减少淤塞,将河流改道了。

    明军没有围城,有背后的水城做依托,城下炮兵阵地能得到有效掩护。

    登州绿营3次出城反击,全被密密麻麻的排枪火力驱散。

    2天后,炮兵阵地修筑完成,张鹏飞下令不必吝惜弹药,火力全开。

    明军强攻登州北城墙。

    登州外围绿营陆续来援,明军未控制登州其余城门,难以估计绿营援军数量。

    张鹏飞凭经验判断绿营援军不会多,文登、莱州2营战斗力很一般,而且他们也要留兵守卫老家。

    距离最近的绿营野战部队在胶州,中间隔着茫茫的山地,胶州镇从汛地点兵再增援过来怎么也得10天,那就是张鹏飞对攻城时间的底限要求。

    城下的炮兵阵地分2块,8磅12磅炮就在水城南门外放列,4磅、6磅炮前推了一段。

    没什么说的,炮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