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是因为没有普及开来,不然早就用上纸了,而且是能写字不会糊成一片的蔡侯纸。 赵泰做的就是改一下造纸工艺,拿来就能用。 所以有香料还不够,在盐铁还掏不出来之前,他要用纸再去收割一番。 相信天下世家,读书人,豪强都会很喜欢这东西。 他要开始走自给自足的路线,而不是一直选择搬。 就像弓箭,石灰,米布,乃至水泥,都在往自己生产的路线走。 其次就是庄户的管理,赵泰决定给他们定户籍,也就是建立独属于自己的户部。 可以预见的是,在他的引导下,流民会陆陆续续,源源不断的补充进他的势力之中。 人口一多就得管理起来,至于户部的人选,当然是从现有已经识字的人里面调出来充任。 先交给王翠负责,之后有合适的人选再换。 并且大锅饭的状况也要改变。 赵泰打算从每天一人半斤口粮,削减到三两。(汉朝一斤十六两) 剩下的口粮需要用工作换取,多劳多得。 相当于是以工代赈,就是这个赈为长期不停歇的。 赵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扩城,建窑,烧砖,制瓦,修路,造弓,开荒,建房,甚至是之后的挖矿,烧石灰,造纸,烧焦炭。 都需要特别多的人力物力,人是有劣根性的,白得的东西时间一久就不会珍惜。 相反用劳动智慧获得的东西才会知道难得,赵泰养了他们那么久,现在已经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苗头。 赵泰就是要把这种苗头扼杀,如果有人不接受这种方式,那就继续去当流民。 与此同时,赵泰还要改变手下士卒和各部人员的俸禄问题,也就是发工资。 当兵吃粮,当官拿俸,这是铁一般的道理。 赵泰不是养不起势力中的所有人,只不过他要换一种方式养。 让整个势力彻底运转,“活”起来。 不过这些他都按而不发,一切还得等跟甄家交涉好,其他地方的流民来了之后再部署下去。 除了这些,赵泰还派出为数一百人的士卒,让他们化整为零进入黑山附近的其它郡县。 进行赵泰美其名曰的引导计划。 光一个灵寿县哪能满足他的胃口。 他要更多,多到足以塞满整个黑山山脉的人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