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雷氏让唐婉清别操心这事,她对丘家有恩情,如果她真提了,丘家可能会勉强应下,好样不好,强扭的瓜不甜。 唐婉清想想,雷氏说的也有道理。 雷氏把这事揽了过去。 唐婉清也放心的出去帮着一起编簸箕了。 宋家的人不知道,此时,村里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都烧着火堆,大家都在自动自发的编簸箕,他们都准备在晚上编簸箕,白天上工时,就带到宋家去。 自从唐婉清做上丘村的村长后,村里家家户户都受过她的恩慧。 这簸箕又不费他们的银钱,只是手工活,山上大把的竹子,他们砍竹子回家,削竹片,编一编就行了。 谁都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还宋家的一点人情。 人情就是有来有往。 这样才能历久弥新,越来越牢固。 第二天,宋元平夫妇和宋元安夫妇四人准备赶着马车去开铺子,拉开大门,他们就被门前的东西给吓了一大跳。 “爹娘。” “怎么了?”宋老头从屋里跑出来,听着宋元平的声音有些惊慌,吓得他赶紧往院门口跑。 “干嘛呢?怎么听着声音吓死人。” 宋元平指着门口的东西,“爹,你看……” 宋老头朝门口看过去,只见门口摆着一摞摞的新簸箕。 “这?” 雷氏也过来了,看着门口的簸箕,便猜到是村民偷偷摸摸送过来的。 “既然是大家的心意,那就把东西拿进来吧。” “是,娘。” 大伙一起把簸箕搬到院子里,放好后,宋元平他们才驾着马车离开。 宋老头站在一堆簸箕前,“这可都是冲着老二媳妇的面子送来的。” 雷氏在一旁笑道:“咋听你这话酸溜溜的?儿媳妇被人敬重,你还酸起来了?” 宋老头乐呵呵地摇头,“你这就把我看得太小心眼了,我高兴着呢。” 雷氏笑眯眯的点头。 她也高兴! 唐婉清和宋元绍在厨房里做早饭,几个孩子等一下就要起床,梳洗后吃了早饭,要坐着丘四生的牛车去书塾。 宋元平他们四个到了铺子里后,自己再弄着吃。 平时都不在家里吃早饭,只是每天回来吃晚饭。 宋元绍也不让唐婉清干重活,掌勺这件事都到了他手上,就让唐婉清打打下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