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并不是只有悲剧才会有刻骨铭心,有情怀的喜剧也能感动人心。 《开心家族》只有这些吗?不,不,不,还有很多思密达! 细节,我认为细节才是真正的让这部合拍电影成为合拍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开心家族》运用的手法,是反差! 在影片当中有很多凸显反差的细节,孤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独自在外生活的人,会更加频繁地感受到孤独。而尚万,就是无数孤独行者中的一个。 为了表示尚万的孤独,导演不只设计了多段表达情感的台词,还暗暗使用了许多反差。 仅在电影的开头,就出现了两处反差。 一是这时的尚万在不停地尝试自杀,又是吃药又是跳江。当观众以为这个长相普通、身材一般的男人对生活完全没有留恋的时候,导演却告诉我们他不抽烟、不喝酒,这很明显的是一个很大的反差。 他一心求死想要毁掉身体的技能,却宁愿死也从未想过沾染损害身体的坏习惯。这样的反差,让孤独的情绪在不言中慢慢渲染开来,他求死不是受够了生活的磨难,而是不再能忍受无人理会的寂寞。 二是旁人自杀的态度,与他们的职业形成了反差对比。 开旅馆的老板发现尚万喝药晕倒在地,第一反应不是心痛而是埋怨,比起有人死他更害怕有人在他的旅馆死;江中的救助人员,对源源不断的跳江者感到厌烦,比起有人自杀他们更讨厌不断被加大的工作量; 精神病医生对尚万和“看不见的人”交流感到害怕和不解,他并不太关心病人的心理问题。 三种类似的反差,三次同样的嘲讽,三次有力地证明了为何没有亲人的尚万越来越感到孤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亲近实则疏远,除非是和自己紧密相关的人,否则其他人的生死根本无暇顾及。 我想这一定是李易导演,在运用这种手法,来对这个冷漠的社会的一种控诉。 生死无疑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可是却偏偏用喜剧的方式来展现自杀,这未尝不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讽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反差细节。比如同被警察拘留,尚万没有家属可以接他,但另一个醉酒昏睡的青年却有母亲将他深夜带回,即使又打又骂,可至少他有家人! 又比如尚万和秀秀,一个是渴望拥有家人的孤儿,而另外一个却是有家人,却厌恶家人,同样的是巨大的反差。 再比如尚万的身世,他原本是家中被所有人偏爱的老小,却在一场车祸后变成了无人记得的孤儿。 这些不往深处想不会在意的细节,不往深处思考不能领会的深意,把导演对尚万的私心曝光在一个个镜头的面前。导演如愿以偿地让观众对尚万充满同情,更让之前看起来无厘头的情节,裹上了一层伤感的情绪。 搞笑不是目的,而是包装难过的外衣。死亡不是需求,被爱才是尚万最终的愿望。究竟如何做,孤独的人才能得到救赎呢? 也许爱再也看不见,也许承诺再也摸不着,但逝去的人也依然在用他们的方式爱你。 在电影的结尾,导演给了三张照片特写,一张是成年尚万拿着玩具的照片,一张是他的小学毕业照,一张是他戴着学士帽的大学毕业照。 在普通人的眼里,这三张是尚万的个人照,如果后来的尚万不是能看到鬼,他也会这样认为。但其实,不论他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变成鬼的家人都一直参与着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离尚万而去的从来都不是爱,他失去了的亲人也从未离开。只不过他们以一种尚万无法感知到的方式,无声无息地呆在他的身边。 我们的大导演们,不要再去学好来坞,不要再去学欧洲电影了,最好的榜样就在眼前,李易导演才是你们应该去学习的对象!希望明年的文化交流会,还能再看到李易导演的电影! 《开心家族》绝对是合拍片的典范之作!” 老实说,李易也没想到,《开心家族》在国内的表现虽然不错,但是也仅仅只是不错,这样的成绩,也还算在预料之中。 但是在棒子那边,热度却高的吓人。 李易一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