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不起保罗我很抱歉,那是马克怀特,他把我们带到了马克怀特的身边。” 从始至终的欺骗,即使在他将死的那一刻,仍在不断地给他希望。 比起这样从希望之巅跌入绝望之谷的折磨,活埋又算什么。 为什么保罗明知布伦纳在骗他,却还是抱有一丝幻想? 保罗始终下不了奔赴死亡的决心,是因为爱。 他有温柔的妈妈,可爱的儿子,爱他的妻子。 他不愿赴死,他舍不得赴死。 他把最后的温柔给妈妈打了一通无厘头的电话:妈妈,我是你的小保罗啊。 他在看到同事帕梅拉被枪杀的视频后,心中最后一丝信念被压垮; 他拿起刀抵在胸口,想起儿子稚嫩可爱的面容,终是舍不得这条命。 他在临死之时不停地向妻子说着“我爱你“,“我会回家”,“我发誓我会回家”. 生命的孤独诠释的让人心寒。 这也不由的让我们心里疑惑:试想一下,如果棺材里没有这部手机,如果保罗放弃向外界求救而寻求自救,如果他顺着蛇逃离的口子挖出去,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的生命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 活埋保罗的不是流沙,而是希望。 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发现谁都是靠不住的。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期盼会有人来帮你,能够拯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所以,保罗没有自己挖出去,不是BUG,而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希望的可怕!” 其实有不少影迷吐槽,电影里面的男主角,明明可以自己挖出去,可是偏偏要等救援这个事情。 “感觉埋的不深啊!炸弹都能炸到,为什么不自救呢?” “对啊,同样的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没想过自救呢?” “还有蛇的出现,是不是本身也代表着其实被埋的不深呢?” “炸弹可以炸的很深好吧?蛇也可以挖的很深,三五米的高度,或许对于炸弹来说,不算深,但是对于人来说,怎么挖?” “要是自救的话,那和《127小时》有什么区别?本来就是密闭空间电影,怎么可能让你自救?” “难道大家不觉得,主角很傻吗?明明有手电筒,为什么要用打火机耗费氧气?” “呵呵,没看到手电筒是后面才找到的吗?而且那个时候,他都快死了,那种难受,那种绝望,我想,他甚至希望自己能死的更快一点吧!” “其实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啊,我只知道,当最后的一点光亮也终被流沙吞没。真对不起,保罗,真的很抱歉。用如此之少的演员、如此狭小的空间、如此有限的道具拍出这么一个悲凉的故事,创意和技巧令人叹服。 这难道还不够吗?” “本来就是在讨论啊,难道大家不觉得,那手机最后一格电用的忒久了点吗?” “对,一直在猜测,手机会什么时候没电,没想到,到电影结束都还有电!” “不止手机还有电,手电筒,打火机,好像都没耗光,真正导致死亡的,反而是那几次轰炸,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个巨大的讽刺!”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打火机,手电筒,手机,会耗光电源,耗光氧气,才让主角死掉吧? 电影无处不在的讽刺,真的很有意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真的不是被绑匪害死的,而是被他们“自己人”干掉的! 特别是CRT公司的人事部主管,可以说绝对是最亮眼的崽,把丑陋的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最后找到的“马克怀特”,也是点睛之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