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到此情此景,沈城忍不住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九月九日望黄浦江有感》” “作者:沈城” “远看全是人,近看全是人,仔细瞧一瞧————真的全是人。” 完美。 沈城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粉丝对某许姓歌手的评价,什么“要是这货生在唐朝,我们又有好多古诗要背了。” 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嘛! 虽然比起李白杜甫的还差那么一点,但是当个二流诗人总没问题吧,没准还能混个雅号,某某居士什么的。 再强点,有个牛逼哄哄的称号,跟人家诗仙一样,咱就叫“诗秀儿”。 高考不就喜欢靠一流诗人的二流诗、二流诗人的一流诗,没准后来的大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还得分析一下诗秀儿沈城写这首诗的情感呢。 ————他们一定想不到,咱没啥情感,诶,就是写着玩儿。 ······ 拍摄场地是节目组租的一个剧院,以前供乐队、合唱团使用的,很宽敞的场地,观众席三面环绕,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让观众像看猴一样的看着演员。 导演席变成了六个————另外加了两个专门负责评论的导演,不带学生,仅仅是评论演员们的演技和导演的能力。 沈城无所谓。 他心大,不管那人是捧自己还是贬低自己都没事儿,自己混迹影视圈两年了,什么评价没见过? 倒是有一个人引起了沈城的注意力。 郭明。 上次这货还给自己来一波阴阳怪气,说《奥特曼》很幼稚之类的,大家还不如看看我的《青春之伤痛》······ 当然,后来这货就被打脸了,很爽~ 沈城自认为不是个记仇的人,跟郭明也没有什么大的恩怨,现在就是想见见他,用自己的语言艺术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很合理吧。 坐上节目组准备的车,沈城专门购置了一套装备,都是按照沈瑶的配置来买的。 墨镜、鸭舌帽、口罩、夏天能闷死人的大衣······就差在后面写上一张纸条,说“我是个公众人物”了。 青年司机看了一眼沈城,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一路畅通无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