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电费-《重生年代奋斗史》


    第(3/3)页

    在20世纪七十年代

    公布栏,上门收,用纸写收据跟着走。

    20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地方都有电费公布栏,每月用了多少电,每家每户定时去布告栏那瞅瞅就知道。

    那时候,大家的用电量也不高,主要就是电灯费,谁家要是有个小电器,搁现在,那就是现象级的网红人物。

    供电人员会根据服务区划分,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大队、村庄或街道收取电费,俗称“走收”。那时候还没有电费发票这一说,全靠人工手写记录,收取电费后,供电人员用复写纸一式两份进行记录,一份留给客户,一份留存,用作收取电费的凭证。

    记得前世老家还有一张1978年的电费收据,上面还有主席语录呢~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抄表员满街走电费电价宣传随处有。

    20世纪八十年代,想知道每月用了多少电、交多少钱?抄表员来告诉你。

    在当年,走街串巷的供电抄表员成了大家和电业局之间的信使。他们是堪比gps的活地图,街道、小巷、门牌,如数家珍。

    他们上门抄表会随身携带小蓝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各家各户的电量及电费情况,满满的数据、沉甸甸的回忆。

    进农村、进社区,处处都能见到宣传有关电费电价的“身影”。

    那时年代的电费收据,还是停留在手写阶段。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营业厅电储蓄一户一表报装排长龙。

    各地开始出现供电营业厅,每月跑去营业厅排队交个电费也给日常生活增加了“仪式感”。

    后面,各地开始实施“一户一表”,每天在供电营业厅申请报装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为了拓展交费渠道,供电局还和邮政局联合推出了“电费储蓄”,到邮局也能交电费。

    之后出现了的电费发票,出现了机打款~。

    到了新世纪后,购电卡支付宝网银自助交费不用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电费的方式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新的交费渠道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

    卡表购电开始出现,一卡在手,用电不愁~

    “不贵。”龙华笑着回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