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星象家-《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第(2/3)页

    “对,魏国何败之有!”厅中一片喝彩叫好声。

    紫衫士子摇头一笑,却不多言,拱了拱手坐了下来。

    听着厅中的辩论,一位老人抚须微笑:“魏国士子之言,石子有何见教?”

    被称为石子的老者面色红涨,连连摇头:“羞煞老夫,羞煞老夫,叫甘公见笑了。”

    二人一个名叫甘德,齐国人,另一个名叫石申,魏国人。

    甘德、石申是两个神秘的灵慧隐士,却与巫师占卜、阴阳五行、堪舆之术等神秘流派不同。

    他们是“究天人之际”的渊深学派,是上天隐藏在尘世的眼睛,也是人世体察天机的异能之士。

    在战国时期,以天为直接对象的学派有两个,一个叫占候家(气象学家),一个叫星象家(天文学家)。

    占候,是以天地气象的变化预测人间祸福,云气、风势、日色、虹挂、雾象、电光、雷声、海潮、月晕、尘土、阴霾等等,都是占候家观测玄机的对象。

    星象家也叫占星家,是以天上星辰的变化,预测人事国运的学问家。

    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君王身边通常都会有两个固定的官身预测家,一个是占卜的巫师,另一个就是占星的星象家。

    其余诸如阴阳家、堪舆家等,都是有事才会相招,很少有成为朝臣资格。

    两者相比,卜卦较为流行易懂,尤其在周文王演绎八卦和孔夫子撰写爻辞之后,普通士子对卜卦也有所了解,占卜的结果对国人的心理威慑和影响力也就日渐减弱了。

    相反,星象家却始终保持着他们曲高和寡的神秘,旁人是无法窥其奥秘的,国人庶民更是难知万一。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了四千余年。

    后来的魏晋时期,有个最著名的天才星象家叫管辂,他只活了四十八岁,官至少府丞。

    他少年时师从著名易家郭恩,先修《周易》,后修星象。

    观天之时,管辂常通夜不眠,往往有惊人的论断,连老师也不能理解。

    一年之后,老师郭恩反倒常常求教于管辂,慨然叹息:“闻君至论,忘我笃疾!竟何至此?”

    管辂洒脱笑答:“此非修习之功,乃吾之天分也。”

    四十岁时,其弟管辰请求随管辂学习星象之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