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青铜野战炮-《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第(2/3)页
民工们把从船上卸下的铜锭装上牛车,驱赶着黄牛拉着车往玄武湖方向赶去。牛车到了一处大院门口停下,只见大门口的牌匾上写着:“大明南京军器局”七个大字。大门紧闭,民工们停下车,摸出身上的腰牌。
为了严防满清或贼军的细作,这些负责运输货物的民工都经过锦衣卫的严格审核,审核通过的每个人都发到一开木制的腰牌,腰牌上写有名字、户籍等信息。而在锦衣卫内部保存的档案内,还附有每个人的手绘画像,签名的字迹以及按下的手印。
门口的锦衣卫拦下车,检查了赶车民工身上的木制腰牌。检查腰牌的同时,木制岗亭内的锦衣卫还取出档案本,对照每个人的画像,核对无误之后,锦衣卫检查了车上货物,打开大门放行。
赵鹏和郑森跟在车队后面,骑着马到了大门口,门口的锦衣卫检查了两人的腰牌,便打开大门放两人入内。
谷曛
进入了军器局铸炮厂内,民工们把车上的铜锭卸了下来,装入仓库内。材料仓库内已经放满了锡锭、铅块等物品,这些都是铸造火炮的原材料,只等铜锭到货之后,就能开工铸造火炮了。
赵鹏带着郑森走到一口练铜炉跟前,正在忙碌着打造铁模具的王欣连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躬身向赵鹏行了个礼:“伯爷,您要的铁模具快打造完成了,明日一早即可铸炮。”
“我要的几种模具都有了吧?”赵鹏问道。
“全都有了,”王欣指着最新打造的铁模具说道,“这是六十四磅冲天炮模具,那是十二磅野战炮模具,这个是十二磅榴弹炮模具,那边的是六磅野战炮模具,再那边的是二十四磅冲天炮模具,那个是四磅骑炮模具。”
最初赵鹏考虑的是口径统一化,只有三种口径的火炮,也就是十二磅炮、六磅炮和六十四磅臼炮三种口径,统一口径可以减轻后勤压力。但后来考虑到需要更加轻便的骑炮兵的缘故,因此又增加了二十四磅臼炮和四磅骑兵炮两种火炮。
增加的两种口径的火炮全部隶属于骑兵中的飞骑炮兵营所有,按照赵鹏的设想,将来骑兵分为重骑兵、龙骑兵和飞骑炮兵三种骑兵。虽然目前赵鹏还未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但要组建一支骑兵一直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的梦想。
机枪出现之前,骑兵是战场上的王者,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的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只能守土,却无法开疆拓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