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人口买卖-《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所以,一回襄阳,黄顺就有心大规模招募人口,到自己麾下。只是,刚回襄阳,面临的事务太多,与曹仁的关系又敏感。那时候着手,得到便宜的,大概率是曹仁。

    黄顺才没那么傻,便一直按兵不动。

    黄顺一直没有启动此事,还有内在一个原因:黄顺缺少一个能够主持此事的人选。

    虽然黄顺身边,能人很多,但他们,大都怀有济世悯人的情怀,是儒士、墨者中的佼佼者。把人当做商品来运作,不消说,他们肯定是不赞同的。这在他们眼里,就是离经叛道,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在襄阳,黄顺也缺乏足够的地方,养活这许多人。委托二哥黄霸,在沔阳做此事,不是不可以。只是,二哥那里,是十姓的最后保障地,再多的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凭十姓的实力,黄顺收揽再多的人,也吃得下。

    若只是为自己招揽人,黄顺自己就能办,何须假托二哥之手。黄顺要的,是可以交易的,商业意义上的人口。

    既然现实条件暂不具备,所以,此事就一直放在黄顺心里,对谁也没有说。

    现在来到荆家村,荆斤的表现和荆家村人对自己狂热的拥戴,让黄顺有了想法。就让荆斤牵头此事,以荆家村为基地,开始收拢人口。

    要收拢人口,小了说,得保证这里的治安;大了说,得保证这里不能生大战事。

    黄顺凭借梦的讯息透视未来。荆州大地上,下一次大的战争,应该是关羽北伐襄阳。战争的焦点也是襄阳,而不是这里。

    凭自己给刘备立了那么多大功,那关羽,好意思行军路上攻击荆家村吗?所以,荆家村周边,无战事。这点,荆家村完全符合大规模聚集人口的条件需要。

    而荆斤,虽然见识不够,文化不高,但难得的是听话。自己吩咐的事情,他一定一板一眼的执行,不会打折扣。

    而且,荆斤作为一村之长,组织村民搞生产,驾轻就熟。管理起招揽来的平头百姓,他再合适不过。这事,让蔡琰来做,就一定比不上荆斤。

    这个想法出来后,黄顺自己越想越觉得荆斤这老小子再合适不过了。说干就干,毫不迟疑,黄顺马上就找到荆斤,商量这件大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