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本已打算听天由命,但新的良机不请自来。 一年前,教皇乌尔班二世大声疾呼,招募“十字军”去收复圣地,狂热的骑士纷纷响应,涌入意大利南部,寻找出海航道。 起初参与其中的大多是意大利人,博希蒙德认为他们只是一时狂热,并不放在心上。 但后来他坐在阿马尔菲的城墙下,看到更多的法国骑士也纷纷前来,才意识到这场运动早已超出一国范围。 在意大利,他不过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新贵,永远被叔父压制着,不过如今父亲旧日的梦想正在向东方招手。 如果不能在西方获得应有的头衔,他可以在黎凡特开辟自己的王国,而十字军东征就是完美的掩饰。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公开宣布自己的意图,而他的做法气派十足。 一次围攻时他召集了大批人马,突然立誓解放耶路撒冷,号召所有善良的基督徒加入他的行列。 随后他脱下了深红色的斗篷并撕开,然后做成十字形图案,赐予他的封臣和最先归顺的人。 多数人当场热切地加入。 博希蒙德不仅拥有了配得上个人地位的庞大部队,同时夺走了两位罗杰的部队。 恼怒的亲戚别无选择,只得放弃围攻。 人们通常认为十字军是一支军队或同一拨军队,于某个特定年份发起东征。 然而,十字军东征更像是长期持续的运动;与其说他们是军队,倒不如说是一群武装起来的人,历经兴衰起伏,走向东方。 他们没有选择一条明确的路线,也没有一个公认的领袖,只是一群达成模糊协议的王公,聚集在君士坦丁堡。 缺乏一个统领全军的领袖,意味着争吵不休、组织混乱,但博希蒙德准确地从中看到了黄金机会。 在所有王公之中,他经验最为丰富,野心最大。 如果需要总指挥,几乎可以确定他就是天然的候选人。 他的眼睛始终看着未来,谨慎地扮演着尊贵的政治家角色。 其他王公率领的部队行事鲁莽、不计后果,在拜占庭境内一路烧杀抢掠,时常与皇家护卫队发生冲突,相比之下博希蒙德就是守秩序和讲礼仪的榜样。 他将一切都细心地提前准备妥当。他和侄子坦克雷德带领着一支训练有素的小部队,从意大利城市巴里启航。 他们在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不同地点登陆,以防当地粮食供应不足。 由于在外国领土行军过程中常常会引发当地人的敌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出现,他事先下令禁止抢劫,否则对违令者处以极刑。 他选择的路线非常艰难——在初冬时节穿过海拔1200米的山口——但通过这一计划,到圣诞节时他已经平安无事地进入马其顿西部。 然后他沿着厄纳齐雅大道(via egnatia)一路前行。 这是十年前他和父亲进攻君士坦丁堡未果时所走的道路。 当然,这一次他表现得相当出色,小心地与监视他们的帝国卫队保持友好关系。 到达伊庇鲁斯(epirus)后他派信使前往君士坦丁堡,希望获得皇帝阿历克塞的接见。 他不是第一个抵达的十字军将领,因此急切地想知道其他西方将领达成了什么协议。 最重要的是,他想确定他的对手无一获得皇帝的特殊礼遇。 西方骑士倾向于认定拜占庭温和软弱,但博希蒙德更清楚这个帝国依然强大。 目前它是近东地区最重要的基督教国家,没有其支持就无法获得永久的成功。 与拜占庭的友好关系还能带来其他好处。 获得阿历克塞的特许和认可,他就能掌控十字军与帝国的所有交易;他将成为这个基督教联盟的关键人物,事实上也成为十字军的领袖。 抵达君士坦丁堡后,博希蒙德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礼遇。 他在葛达二圣堂(monastery of saints as and damian)停留了一晚后,在护卫陪同的特殊关照之下来到皇宫,这是其他西方人都不曾享有的荣誉。 他收到了琳琅满目的礼品,获得了漂亮(尽管毫无意义)的头衔,并与皇帝见面。 到了宏伟的皇座面前,博希蒙德看到了站立的金狮,仿佛一触即会发出怒吼。 皇帝要求他宣誓效忠,并承诺归还他所占领的帝国领土。 他毫不犹豫地照办,并要求皇帝册封他为“东方统帅”(grand domestic of the east)——亚洲所有皇家军队的统帅。 博希蒙德已经掩饰得非常完美,但阿历克塞洞若观火,并未被他迷惑。 表面上他热烈欢迎博希蒙德,实际上对其没有丝毫信任。 博希蒙德的实力已经足够可怕,阿历克塞并不打算给他更多权力。 他原本希望用重金厚礼摆脱博希蒙德,但如今后者胆敢要求获得这个头衔,令他有些不安。 于是他拖延了一些时间,含糊其词地暗示博希蒙德要展现自己的力量和忠诚,方可赢得这个头衔。 博希蒙德无法得到更多了。带着离别时的客套话,以及皇帝派兵派粮的承诺,他撤离拜占庭,返回军中。 他们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军尼西亚,而十字军主力已经在围攻该城。 由于博希蒙德带着急需物资及时赶到,他的名望急剧上升。 博希蒙德随后击败了突厥援军,得意地把战俘捆起来,用的正是他们带来捆绑十字架的绳子。此举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威望。 尼西亚陷落了,博希蒙德的好运仍在继续。 他与拜占庭的关系急转直下:拜占庭代表团在夜间潜入尼西亚,接受突厥人投降,并拒绝十字军进城参加传统的三天劫掠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得到阿历克塞的支持,反而成为荣耀的标志。 十字军决定朝着安条克继续进军,博希蒙德建议大军一分为二,以便更容易寻找补给。 博希蒙德和先头部队一起出发,而他的主要对手雷蒙四世(图卢兹的雷蒙)控制另一支部队,一天之后再出发。 在所有十字军将领中,只有雷蒙四世可以与博希蒙德齐名。 博希蒙德在多里莱乌姆(dorylaeum)附近遭遇伏击,多亏他思维敏捷,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博希蒙德给雷蒙送信,催促他加快行军;而突厥人错误地以为他们已经困住了整个大军,不断地发起进攻。 当雷蒙率领精力旺盛的骑士抵达时,突厥人丢下埃米尔的财宝和日用品,仓皇而逃。 这场胜利应归功于两位统帅,大军停留在附近的拜占庭老城以哥念,得以在果树林和溪流边喘息片刻。 突厥人再次试图阻止十字军跨过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但这一次博希蒙德几乎独自击败对手。 他径直冲向敌方的埃米尔,与其对战。 突厥人再次恐慌而逃,彻底放弃了阻截十字军的打算。 当晚一颗彗星在空中闪耀,似乎体现了胜利的荣耀和博希蒙德的威望。 他一如既往地嗅到良机,离开大军,前去解放周边城市。 他谨慎地将这些城市交给皇帝,既证明自己的忠实,也暗示皇帝他正等着接受东方统帅的任命。 博希蒙德在外期间,军中传言安条克毫无防备。 而雷蒙四世受到博希蒙德一系列胜利的刺激,不想放过这一机会。 他迅速派遣500名士兵以自己的名义攻占安条克。 不走运的是,传言是假的,事实上***增援部队正涌入安条克。 他的部下兵临城下,发现安条克的防卫固若金汤。 数周之后他们返回,将这个消息传遍军中。 安条克是伟大的东方城市,唯一一次沦陷是12年前因叛变被***攻占。 它坐落在西尔皮乌斯山(mount silpius)谷底,面积3.5平方英里,500多年前查士丁尼大帝在四周修筑城墙,包括6扇大门和400座塔。 城墙之内山脊浮现,一座宏伟的内堡坐落于海拔上千尺的山顶。 由于地处山岭地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进城尤为困难,同时高大的城墙实际上切断了围攻的可能性。 博希蒙德一直在为自己寻找合适的东方首都,当他看见安条克固若金汤的防线,便意识到自己已找到属意的城市。 尽管十字军公开宣称东征的目标是收复耶路撒冷,但如果他可以扎根安条克,就没有必要继续前进。 十字军修筑了三座攻城塔,试图围困该城、断其粮草,迫使安条克投降。 然而,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彻底困死安条克。 欧朗提斯河(orontes river)提供了新鲜水源,觅食小分队也轻松地避开了十字军巡逻队。 更糟的是,十字军很快将周边的粮食供应消耗殆尽,而且常遭到守军流动部队的伏击。 进入冬季,地震和暴风雪也随之暴发,夜间北极光闪耀,更加深了军中的恐惧情绪。 十字军几次孤注一掷的攻城行动均以惨败收场,此时又传来消息:大批***援军正在赶来,其首领为可怕的摩苏尔的卡布卡(kerbogha of mosul)。 到了春季,七分之一的十字军将士死于饥饿,大规模叛乱由此开始。 博希蒙德早已得出结论,安条克不可强取。 如果武力不是合适选择,谋略显然才是攻城的关键。 他通过某种方式联系上了城中一名叛徒,后者同意将一座防御塔交给十字军。 博希蒙德只需要选择时机。 首先他得防止任何对手夺取安条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