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能诊病的医士朝廷中的职位都安排不满,又如何能安排于用于民间治疗的惠民药局。 既是医士不够用,陈恪随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殿下,医士既不够,是否可从各州县选拔出机灵些的少年,送于京中医学院系统培养,为朝廷储备医者。” 对这个问题,朱橚并未提不同意见,只道:“那些医者学成也是需要些时间的,惠民药局短时间之内怕是搭不起来。” 一个优秀医者并非一日就能促成,得经过常年累月的磨炼才行,可百姓那里耗不起啊! 陈恪道:“是否可在民间选拔医者,平日百姓问诊时也还需拿诊费,但诊费多少皆受朝廷管理,而那些医者则由朝廷发放俸禄,平日收入的这些诊费差不多可负责这些医者的俸禄,甚至还会余有结余,最关键时如此一旦一地需医者的话,便可从其他地方调度了。” 对陈恪这个问题,朱橚简单考量后,道:“倒是可行,这样吧,回京后先与父皇提吧,父皇若不同意,本王帮你争取一下。” 朱橚倒挺大气,一旁的朱雄英则道:“此事也算造福于民之事,皇祖父会答应的。” 朱雄英倒会为老朱说话,看来老朱也白疼惜朱雄英。 “对,陛下爱民如子,古往今来可没哪个君主能比,一定会答应的。”陈恪随之附和。 当着人儿子孙子的面,夸夸人老爹和人皇祖父总是没错的。 就在此时,两道*声*气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后面跟着一丫鬟,站在门口一脸地为难,开口道:“王爷,大殿下和二殿下听说王爷回来,非要过来,奴婢正追他们时,他们便跑来了。” 本就是不能表明身份的家宴,也没什么太多需拘束的东西。 朱橚打发走丫鬟,把两个才刚回走路的儿子抱起来,与朱雄英和陈恪介绍道:“这是本王儿子,朱有炖,朱有燻。” 随之,又板着脸冲腿上的两人道:“你们两个喊大哥。” 朱有炖年纪大些,虽吐字不清,但好歹也能喊明。 朱有燻可就不同了,张了半天嘴,只掉出了一大堆的口水。 陈恪文科方面的东西了解的虽不是很多,但正好穿到这里的前段时间,看了眼百家讲坛,讲的正是朱有燻。 这位朱有燻可也是个人才,大概是人肝脑之类的东西吃多了。 建文年间,告其父谋反,正好给一心削藩的朱允炆送去了枕头,朱橚被贬庶人,迁云南,之后被召回,险些被杀。 宣德年间,又告兄与汉王朱高煦有干系,幸得朱瞻基有辨别是否的能力,识破了其谋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