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什么样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天生就会跑》


    第(2/3)页

    “我说,赵大教练,11秒15的成绩,不至于让你如此失态吧?!”聂方平在旁边看着赵有成的表现,不禁摇头失笑,在聂方平看来赵有成怎么说也是个专业队的教练,又去国外进修过,见过的职业短跑运动员不知多少,11秒15的手记成绩固然令人惊叹,但是这般欣喜若狂,他还是有些不太能理解。

    “不是11秒15,是能够进11秒以内的成绩啊!老聂啊,你是真没看出来呢?”赵有成来回踱着步子,双手交叉,不停摩挲着,“这个速度素质真的很出色啊,我这趟啊,算是来对了!等会我们找秀水二中的领队,那个严……严凝,去了解下情况,能敲定的话,我就今年把他转到前卫体协去,明年先打打基础,等我从美国回来,刚好正式进入训练节奏。”

    “嘿,小赵啊,你这太过啊,这个叶……叶钦,对,他年龄可不小了,你得想好了。”聂方平看着赵有成的神色,没想到对方在这短短时间里,似乎把接下来的路子都给想明白了。

    但赵有成越是这样,到了这时候,聂方平反而有些担心起来。

    叶钦的天赋聂方平也颇为心动,要是早两年,哪怕成绩再慢上个一两秒他也会想法设法弄到体校来,但现在对方已经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了,他也没去具体了解叶钦的年龄,但乡镇地区孩子普遍上学要晚一些,就是算虚岁怎么虚岁也该有个十六七了。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年龄超过了十五六岁以后,可塑性就大大降低了。在国内体育系统的路子一般都是从七八岁、十来岁就开始打基础训练,有些像体操之类的,更是四五岁就从少体校业余体校开始。

    “年龄啊……”赵有成轻轻点了点头,微微感叹了一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竞技体育选拔人才不但要看现在,也要看将来,潜力,天赋,上限都是需要考虑到的,不然数年时间花下去见不到什么成效,占用资源不说,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本身都是时间上的浪费。

    有些东西是说不准的,不过想到这里,赵有成脸上又露了自信的笑容,道:“年龄是不小了,但潜力还是有的。对了,老聂,你可能不知道,去年水木大学那边可招了一个大龄天才呢。”

    “噢?”聂方平来了点兴趣,都是体育系统内的,对于这方面尤为上心一些,笑着说道,“别卖关子了,我一个小地级市的体校教练,和你们那个层次差了十万八千里,快说说,让我也长长见识。”

    “我上次去水木大学做交流,和他们体育教研部的一位老师交流,他告诉他们招了一个体育特长生,天赋惊人。这学生就练了三个月的短跑,参加水木冬令营的时候跑出了10秒7的成绩,到今年百米手记时已经是10秒3的健将级水平了。按我们估计,能不能在亚洲争雄不好说,毕竟日本那边涌现的人才也很多,但接下来几年的时间,国内短跑领域绝对是有这小子的一席之地了。”

    赵有成缓缓地将自己之前在国内第一个高等学府里了解的情况说了出来,言语之中还带着几分羡慕的语气。

    作为教练员,有时候挑选人才运动员,真就有点在滇南那边赌石一样。尤其是级别相对较低的专业队,挑选运动员更是考验眼力,从运动员的成绩,心性,意志力,潜力天赋等等,都需要一一了解。很多时候看着都是浑然一致的璞玉,但这一刀切下去能不能见绿那就谁都不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