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三话不多说-《工业造大明》


    第(2/3)页

    说起来多尔衮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在当初和豪格都快要掐起来的时候。他斩杀了自己的两个亲信,然后和豪格商议了。缓解了内斗的局面,建奴这才得以完美入主了中原。这说明多尔衮有大局意识,更有强力的手腕,所以豪格这种没脑子的人后来死得其所……

    索尼愣愣的看着多尔衮:“殿下,敌人不足十万,我们如果想走他们肯定拦不住。”索尼觉得虽然打不赢,可是他们如果想跑,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多尔衮脸色有点难看:“我们的骑兵不多了,满打满算只有两万多的骑兵。对方从居庸关过来的骑兵,比我们还要多。不说多那怕是差不多,我们都不一定好走。必须要有人断路,肃亲王一系都完好。反观本王一系豫亲王、博洛贝勒……”

    说起来真的是尴尬,他们这一边的几个人,都被王晨打了一个半残。那怕是回去,恐怕作用也不大了,还有那么一点屈辱。干脆就战死在这里,为后来的人争取机会吧。目前能做的就是保留大清的种子,皇帝还小将来还要领导大清崛起呢。

    当然多尔衮并不知道顺治的性格,如果知道顺治后世的所作所为,恐怕直接就要弄死他都有可能。仅仅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被他们寄托了一个国家的希望。这种态度也只有古代有,当然被寄托的人也有可能真的成为人才。汉朝每一代的帝王都被寄托了希望,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开战了。

    后辈不可忘记祖宗受到的耻辱,这一点在汉人中最为明显。异族虽然有不少,可是那种强烈的感觉,绝对没有汉人深刻。在宋之前这种感觉更强烈,在宋之后就淡漠了很多。这点不得不说,建奴还是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

    索尼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内斗的情绪也少了许多。多尔衮是大清的栋梁,如果多尔衮不在了大清的战斗力就要少很多。不过他还是回去了,多尔衮做这些对于他们有利,更对于豪格有利。那怕是他们大清没有了,豪格只要能回去将来还是当权的人,他们的利益也不会少。他们都不是一个人,都要为自己身后的人考虑。说是无情但是,他们可以传承下来。

    在这个残酷的时代,只要能传承下来,那么怎么做都不足为过。看看那些消失的文化,看看那些灭族的部落。他们想要叫喊都没有机会,留下的只有一个名字而已。反观一直叫疼的,却始终在这里看着这片土地。

    王晨并不知道多尔衮的举动,当然王晨就算是知道也不在意。他们注定不可能跑掉太多人,那怕是出了京师也有山海关的阻拦。那怕是逃走出了山海关,将来王晨也会杀到盛京去。那怕是他们跑到朝鲜去,王晨也会杀到朝鲜。大汉追击匈奴几千里,王晨又了这么优秀的条件,怎么也不能输给先人吧?

    “陛下,这里的探子可是真的多啊。”李轩看着军营正中央的王晨,现在已经深入敌人腹地了。周围全部都是建奴的探子,他们都已经不想追击这些探子了。明天就要兵临城下了,想想都有点激动。

    很多大的战役,都是一战定下胜负。之前的所有摩擦较劲,其实都不过是开胃菜。此刻真的站到了这里,李轩他们都充满了斗志。从士兵们到王晨,没有一个人不是热血沸腾的。一方面是保家卫国驱逐外敌,另一方面是杀敌建功立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