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魏之国策-《三国骑砍》
第(2/3)页
必须集中力量做事情,跟汉军对垒,任何的心存侥幸,都是破绽。
鲜卑大部之间也矛盾重重,既然他们能相互兼并,为什么不能由大魏兼并、吸收一些部族?
按着司马懿的设想,今后最完美的状态应该是征发更多的鲜卑义从骑士,让这些义从部队去跟汉军喋血拼命。
只要大魏中军、边军保持强势地位,鲜卑部族不敢不拼命。
所以,在司马懿的规划中,现在去打中原,固然能打破中原的休养计划;但己方也不可能增加战争动员力。
不如先放着中原,任由休缓,等有一些积蓄后,己方再仰仗骑军优势发动进攻。
这样中原的积蓄,就会成为己方的补给。
不需要取得多大的战果,只要这样狠狠地来一下,今后中原百姓肯定不愿意再聚集起来恢复生产。
那个时候的中原,将是一盘散沙,百姓不乐意耕种、发展生产,以汉室的行政风格,难道还要把百姓拘束,集中生产?
中原沦为散沙,汉军想要北伐……中原地区无法获取补给,哪怕兵临洛阳,也无法持久作战、对峙。
只要己方守住关中这个形胜之地,早晚能耗死汉室。
因此,没必要发动中原攻势,要继续保持跟汉帝国的实质性停战。
曹丕对辛毗微微颔首,目光落到最后一名侍中裴潜身上:“文行,是何看法?”
“陛下,遣使吊丧,春秋之义也。”
裴潜也是这句话开头,立场跟董昭不同:“今两国亟需休缓,国家遣使吊丧即可。不论国事,亦不损国体。”
礼仪性的出使,不承担谈判、协商的任务。
曹丕再次衡量得失,现在大魏一场仗都不能输,必须打赢,才能稳住局面。
汉军也是,如果再败一场,国内会进一步分离、分化,以至于形成尖锐的对立关系。
擅起战端,绝非什么好主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