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单独谈话-《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第(2/3)页

    这里就是江宇的主场,也就轮到江宇汇报工作了。

    江宇可没有李金友汇报的那么详细,    那不是傻吗。

    他只是大概地介绍了一下鞋厂的生产情况。

    “小江!你过来!咱们单独聊聊。”

    赵春平离开大部队,单独和江宇走在通向黄岭村的大路上。

    “小江!你对咱们县有多少了解?”

    “县长!您指的是哪一方面?”

    “工业轻工业方面。”

    “这个怎么说呢?赵县长!咱们县的工业实力拿到南方,哪怕是现在的沿海地区,工业实力也不比一些地级市差,但是在咱们辽省,咱们的工业实力真的一般。”

    江宇说的是实情。

    九六年之前,东河虽然没有重工业,但轻工业的水平并不低。

    县里最有名的企业是电机厂,在国家同类产品的评比中可是拿过金奖。

    电机厂下有柴油机厂,为重型机床做配件的机床配件厂,钢厂...

    在东河所有的企业里,东河钢厂绝对是老字辈的。

    几十年后,燕赵大地上钢铁企业如云,占据了华国钢产量的半壁江山。

    燕赵大地上的第一批钢厂成立于五八年,而东河钢厂也是那一年建立的。

    东河虽有工业企业的钢铁原材料主要都来自这里。

    钢厂之后,还有蓄电池厂。

    它们生产的黄海牌蓄电池当时可是享誉全国。

    再往下像什么鼓风机、水泵厂,粉碎机厂、水暖器材、锅炉厂这样的企业更是入过江之鲫,几乎每个公社都有这样的企业。

    所以说八十年代的东河,工业和轻工业实力是相当强的。

    但就算这样,    把东河县的工业实力放到辽省来做对比的话,其实什么都不是。

    当时辽老大的称呼可不是白叫的。

    但这一切全部止于九六年。

    那一年,    全县的所有工业几乎一夜之间都画上了休止符,有一些是因为经营不善,还有一部分停产的原因则莫名其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