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结果,让朱由检大失所望的同时,也开始捉摸,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败家? 一顿饭、一桌酒席,在平常百姓人家哪里,可能还真算是败家之举。 可问题是,他朱由检是皇帝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一顿酒食顶个屁用! 不行,得另辟蹊径,不能如此小里小气的做事了。 “魏爱卿,尚膳监那边的酒宴准备得怎么样了?”朱由检随口问道。 “禀万岁,尚膳监那边一切齐备,只等万岁爷下旨赐食了。”魏忠贤一看朱由检脸色不太好,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小紧张。 “嗯,那就传旨赐食吧。”朱由检坐回龙椅上,只觉得意兴阑珊。 突然,他想起一事,心头一突,连忙喊住正要亲自去传旨的魏忠贤:“魏爱卿,些许小事,就让小太监去吧,你过来,朕有话要问。” 魏忠贤赶紧对身边一名老太监使个眼色,传旨尚膳监之事,自然有人去跑腿。 这位大宦官迈着小碎步,跑到朱由检身边三四尺处,停下脚步,低声问道:“万岁爷,有何吩咐?” “国库里还有多少现银?”朱由检低声问道。 “不敢欺瞒万岁爷,咱大明朝的国库里……只有不到三百万两现银了。”魏忠贤满脸羞愧的说道: “不过,万岁爷放心,江南盐税、丝税、矿税和海外交易税,内臣已着人去督催,应该在三个月内便可解运京师。” “才三百万两啊,”朱由检有些失望的嘀咕一句,淡然说道:“传旨,拿出两百万两,先给列位臣工、各州府县衙的官吏,发放一次火耗银子。 对了,另外一百万两,就用来修桥补路吧。 尤其是陕西、山西一带的道路桥梁,以及驿站等,列为重点工程。 此事关乎国计民生,就由魏爱卿来主持吧。” 魏忠贤:“……” 大宦官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位新君是不是脑子抽筋了,国库里只有三百万两现银,竟要全部拿出来,去干些根本就没什么用处的‘大事’! 难道,这位万岁爷根本就不知道,山西、陕西一带连年旱灾,眼看着蝗灾将起,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修桥补路能顶个屁用。 赈灾、剿匪、加强山海关防务,这三样才是重中之重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