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中,饥饿和艰苦不可怕。孤独才是。因为这碗面疙瘩,女孩儿不自禁的注意起了那个青年。渐渐的,她发现青年身上有着几乎所有自己父亲的影子。他幽默,乐观,豁达,而且坚强。在一次山火里,当时的大队长让我们这群青年去火场里扑火。你是从林区出来的,应该知道山火是什么样子。” 李宪点了点头。 林区里的火看不见火苗,火势都是在地下的。往往是烧起来了只能看见冒烟,没有明火,但是冒烟的地方温度几百摄氏度,瞬间就能将人烧成焦炭。 所以一般林区山火的灭火方式,如果不借助直升机或者是大型灭火机械的情况下,靠着人力只能是在几百米之外打隔离带。一道一道的阻绝火势蔓延。 像那个大队长命人往火场里扑,情况只能有两种——这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十足草包,或者是存心想让人上去送命。 “但是当时青年们是不懂的。在大队长的号召下就冲进了火场。女孩儿刚刚冲上去,就被人一把拽住。”苏妈摇了摇头,惋惜道:“她没上去,但是其他十几个女知青却再也没回来。” “好笑的是,死了的人没得到全尸也没得到荣誉、活下来的人反倒也受了责罚。在那场山火之后,女孩儿和青年因为救火不积极,被组织狠批。不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女孩儿彻底爱上了青年。一年之后,他们带着YPFZ的大牌子结了婚,组建了家庭,并有了一个女儿。” “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有了那样的家庭,女孩儿满心以为自己很幸运。在明明失去了信任和崇拜的能力后,又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机会。她幻想着就这样在那荒山野岭一家人开开心心,哪怕是贫穷一些,困苦一些的过上一辈子也好。” 后面的事情,苏妈还没说,但是因为之前已经和夏光远有过接触,听过夏光远用跟苏妈神相似的方式跟自己讲述过他那个“因为一碗面糊抛妻弃子的朋友”的故事,所以他大致猜到了。 果不其然,苏妈印证了这一点:“哪怕是在山沟沟里,青年也和外面保持着通信。那些信女孩儿、哦,这时候应该是女人了。她曾经偷偷地看过,是青年的初恋情人写来的。她当时很惶恐,生怕自己好容易得到的生活会因为这个插曲而失去。所以她很多次跟青年暗示,自己甚至能够容忍丈夫心理或者生理上的背叛,可是自己好容易得到的家庭,她不想失去。她不知道,这种近乎卑微的暗示,青年一点都没听进去。终于,在一个晚上,青年没留下只言片语就走了。走的是那么的彻底,那么的决绝,那么的……残忍。女人带着女儿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跟周围的人找了足足一个星期。在得知青年已经乘老乡的拖拉机跑了之后,她领悟到了。” “领悟到了什么?”李宪明知故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