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杀奔山西-《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大明军器局有不少研究新火器的专家,比如现在正在改进的一次性发射二十支火箭的“火龙箭”,发射三十二支的“一窝蜂”、发射足一百支火箭的“百虎齐奔箭”等等。

    这些火器已经接近康格里夫火箭,只不过杀伤效果和稳定性、飞行距离有待提高,其实英国人康格里夫发明火箭的灵感就是源自于汉人制造的火器。

    军器局的开花弹也研究了不少品种,只不过非常难操作而且危险,没有被推广,相当于还是实验室产品。

    关键问题是明朝根本没有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通常是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

    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前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发射。

    这样做就导致有些情况不可控,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从炮弹跟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极容易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使得开花弹提前爆炸甚至大炮炸膛,发生灾难性事故。

    大明的火器让人眼花缭乱,操作流程当然更是五花八门,黄汉一直认为简单实用最现实,所以仅仅在造枪、铸炮时开了金手指,如今效果杠杠的。

    满朝文武得知“红旗军”拥有可以一次性发射三四十枚三四钱重弹丸的火炮,并且做得到接二连三开火。

    这种还相当轻便,拆解后,一辆独轮车就能够推着走羊肠小道,人人觉得不可思议。

    又得知“红旗军”中拥有的火炮数量达到几大百门,征虏大将军把那些可以灵活转运的大炮、小炮命名为野战炮。

    许多文官不懂军事,但是他们会算账,一门小炮打出三四十颗铅弹,五百门炮齐射岂不是打出接近两万?岂不是如同雨点般密集?建奴的骑兵吃得消吗?

    文官武将都在期盼“红旗军”炮火齐鸣打得建奴血流漂杵。

    宋鹏飞守卫金州防线有功,但是也许久没有指挥大战,黄汉派遣安小乐、皮小虎、沈明率领他们的三营水师陆战队替换下宋鹏飞直领的一营人马和杨谷营入关作战。

    刘四海营和三个水师陆战队营严防死守金州一线,主将刘四海、副将沈明、安小乐。皮小虎营驻守金州港口,随时保持能够上船机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