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贾六拼凑的这路兵马实力相当可以。 有索伦特种兵500,旗员游击训练兵500,四省绿营近5000,除了没带炮,光火枪就多达2000杆,一路过去,可谓是碾压式进攻。 大小七仗,虽无歼敌,但俘虏多达四十人,己方无一伤亡。 这个战绩比起祖应元拿一百多条命才换了个伤亡一比一,简直强的不要太多。 充分说明,优秀统帅必须具备调度更多兵马,以形成己方绝对兵力优势的能力。 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不具备这个能力,任他再怎么能打,也只能是个将,而不能称之为帅。 因为以少胜多,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 战争,打的就是以多欺少。 对此,并没有专业进修过军事与战争学的贾六算是无师自通,也可能是娘胎中带出的天赋。 自古做大事的人,总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只是在通往大坪的重要据点宜喜碉卡,贾大人的队伍终于遭到阿桂集团的一支重兵阻击。 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鼓舞士气,贾六翻身下马带着亲兵走上高处,习惯性的拿千里镜观察对面碉堡群,最终得出敌军大概在200人左右。 从旗帜上看,是属禁军编制的圆明园护军营。 此营雍正二年创建,有护军3000人,养育兵96人。 因金川战事吃紧,前番阿桂奏请援军时,乾隆特意拨500圆明园护军随前锋营一起驰援金川。 其中一支便驻扎在拥有四座碉堡的宜喜碉卡,带队的将领是从三品的护军参领马尔德尼。 严格意义上讲,圆明园护军实际就是看大门的。 拜唐阿考试二等子弟便有发往此处的分配指标。 祖应元同王福、玛德里、新达苏还有郭秀等贾大人的心腹,在山坡下正在谋划如何攻取此碉堡集群。 江苏绿营参将郭广德、浙江绿营参将钱大德、江西南昌绿营参将马有德、福建绿营参将汪天德四位“德”字辈高参用心倾听,不时发表意见补充,半点也不抢旗人小将们的风光。 这就叫会做人,也会做官。 贾六从山上下来时,祖应元已经拿出一份详细的攻击计划。 按他的计划,首先以江苏绿营兵在正面佯攻宜喜碉卡,然后由他率领浙江绿营并部分索伦兵从碉堡北面的斜坡攀上,绕到碉堡后方发起进攻。 如此前后夹击,碉堡内的护军必然溃散。 “大人,我也上,肯定给你拿下!” 杨遇春也是跃跃欲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