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他叫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 当年,大明皇帝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迎接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便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并且成了参谋。 从此以后,李善长开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 当朱元璋建国称帝后,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又封为左相国。 恩宠一时无两。 洪武三年,朱元璋感念李善长功绩,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到了洪武九年,更是将临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为驸马都尉,让李家成为了皇亲国戚。 谁都以为,李善长和家族,必将成为大明朝最显赫的权贵。 但是谁又能想到,灾难来临时如狂风暴雨,没等反应过来,就淋成落汤鸡。 胡惟庸一案牵连李善长,朱元璋下诏免死。 但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又因弟弟李存义牵扯胡惟庸案,受到了株连,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处斩前一晚,李善长面对着监牢墙壁沉思。 许久,李善长浑浊的目光散发光彩。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陛下啊陛下,你真是天人也!” “我死的不冤了...” ... 兴奋之后,又是满腔惋惜: “枉我李善长读书万卷,懂运势明风水,却唯独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君心不可测啊!相比之下,还是你刘伯温聪明过人!” “可惜我死到临头,才明白陛下的雄才大略啊!” “我李善长发誓为陛下死而后已,今日以我李家七十余口性命,希望陛下壮志可成!” “可惜可惜,臣等不到那一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