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中微子探测(4000字)-《深空之下》


    第(3/3)页

    这个小部落的发现,也让办公室里热闹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收获,他们也有了更多的底气:“舰长,能不能再延期一段时间?这里还是有人的……”

    “是啊,舰长。”

    于易峰皱着眉头,并没有说话,实际上他也是相当为难。

    他总觉得,在这里耽搁并不是一件好事。他甚至有点嫌弃,十几天才抓了一千号人,简直不够塞牙缝的,这个效率还是太低了。

    就在这个时候,脑海中灵光一闪,他忽然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报告,再次拿起联络器,拨通了一个电话。

    同时对着这群生物学家说道:“高能物理实验室正在调试新的探测设备,已经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据说近段时间就要完成了。”

    “我帮你们问问,这个装备到底准备好了没,如果这东西能够使用,很快就能把躲在地底下的赤炎角人找出来了!”

    物理学家们早就在研究新一代的探测技术……那就是中微子探测!

    这项技术一直秘密研发,因为难度较高的关系,并没有彻底完成,所以也没有完全公开。

    中微子定向通讯技术,新人类早就已经完成,但中微子探测比中微子定向通讯难的多,也需要更加庞大而又复杂的仪器。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它的质量小又不带电荷,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而很难探测它的存在。如果连探测都很困难,更何况让中微子“成像”了。

    “咦,你怎么知道的?还要两天的准备时间就能够完成了!但事先声明,这个机器只是试用,不保证能够找到!”电话对面传来了最终答案,是丁一东教授的声音。

    顿时,这些生物学家们都松了一大口气。

    ……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于易峰等一百多位政府高层、军方人士急匆匆来到一个十公里级别的大型仪器前。

    这个大家伙的结构复杂异常,体积大的惊人,除了本体的十公里以外,还与内部的核反应堆、大型强子对撞机连在一起,整个加起来才是完整的中微子探测装置。

    于易峰终于清楚,为什么飞船越大越牛逼了,因为里边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大……仪器占据的空间,远远大于人们的生活空间。

    理论上,中微子探测技术,可以完整地探测出地底的整体情况,无论是一百公里,一千公里还是一万公里,基本可以像X光线一样,一目了然。

    “但是地底下的东西实在太多,所有图像叠加在一起,并不容易分辨……许多东西都必须忽略掉。我们只查找地表一公里的厚度,怎么样?”

    “可以,暂时先这样吧。”

    丁一东等几位专家正在确认最后的参数。

    “这些赤炎角人身上长有特殊鳞片,鳞片中含有金属元素,所以我们特地调试了某些频段,来重点探测这些鳞片。”

    “普通的有机物实际上是很难被探测到的……”

    于易峰正在观看这个设备的具体说明。

    因为功率的关系,这个设备并不能一次性探测完整的星球,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探索。

    “中微子束是次级粒子的衰变产物,它不能由初级束直接打靶产生。为了提高它的强度,需要采用特殊的聚焦设备。”

    而这个中微子探测装置,大量的中微子是从核反应堆中收集的,然后像雷达一样向额定区域发射。

    “开始吧。”于易峰看到调试工作完成后,迫不及待地说道。

    现在的仪器,工程量越来越大,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一名科学家能够完成的了。庞大的强子对撞机竟然变成了一个零部件,这种高度复杂的东西,花费十几年的功夫并不过分。

    这也让人们纷纷感慨,科技树难度的直线上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