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7章 前苏联市民-《重生之妖孽人生》
第(2/3)页
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这一点来说,日本和我们也一样。日本当初普通人也没有姓名,只要达官贵人才有。后来,明治维新之后,才有了各种姓名。而为了取名方便,才有了诸如山下,松上等等莫名其妙的姓氏。
在日本,但凡那些姓氏和四周景观没有关系的,基本上其祖上都是达官贵人。简单来说,就是血统毕竟尊贵一些。
而古代,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所以,“百姓”们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
因为“黎”字也有年纪大的意思,国人(在此主要指汉人)看来,是大的占便宜的,(比如做人的“老子”、“老爷”、“老祖宗”,或者“老板”,不都是很占便宜的吗?)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算是天天在官老爷面前自称小民的一点点补偿。但在白纸黑字的古书中,从来没有在“百姓”前面还加个“老”字的。只是不能写书的“庶民”们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老百姓、老百姓”地叫到了今天,“老百姓”也只能在老百姓之间才敢说的。
因此,从历史角度来说,老百姓是一种贱称。
当然,这点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只不过呢,随着西方民主社会的崛起,自动的这称呼也就成为了市民,一个城市的居民,也就是市民。这称呼上,也就要好听一些了。
只不过在前苏联这样的国家,还是习惯上称呼为老百姓。当然,主观意识上,也是官为重,民为轻的一种思想。
毕竟在前苏联这样的国家,对方只要是当官的,你本能就会畏惧。这一点,无论哪里,都是一种共识。一听说对方是官员,你本能的就觉得不要轻易惹对方。因为,对方有太多办法去整治你。
所以,从西北王伯先生口中,不断的听到市民这一称谓,着实让林风有点惊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