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太凶残了-《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这其中大部分是军户,南京城周边共有四十二卫所,每卫所标准配置五千六百人。按照军制,每个士兵必须带两名家属迁往驻地,目的有二,一是照顾士兵日常起居;二是当人质,如果士兵出去打仗,投降或者叛变,家属就会被处死。光这一项算下来,就有近八十万人。

    南京城中的平民,数量还真不多,太祖朱元璋刚打下南京城,第一时间“驱旧民置云南”,然后迁天下富户及苏浙等地居民入金陵。洪武一朝,朝廷就迁了四万五千户,按照一户五到六人,也不过二十五万人。

    再其次就是工匠,大明实行了最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民、军、匠三大类划分,一旦划分之后,世世代代都是一个身份。南京作为大明的首都,每年都有很多大型的工程要完成,所以全国各地的工匠,都要轮流自带干粮到南京干活,每年滞留南京的工匠,在十五万左右。

    其他的人口就是勋爵、官员、吏员、外地商人、士子,这些加起来人口也有十数万人。

    李云睿站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是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或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或是清新动人的少女,或是风韵妩媚的女子。

    道路两边酒肆、饭馆、作坊、当铺林立,车马粼粼、人行如织。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声音穿透了云霄。

    阳光洒下,照着参差不齐的楼阁,照在了飞檐之上的琉璃瓦上,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给人一片繁花盛景的感觉,给金陵城增加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人道东南形胜,六朝都会,金陵自古繁华地,果然诚不我欺!”看着眼前的景象,李云睿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就在这时,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传来,“这位爷,请你救救我吧……”

    李云睿扭头一看,一个满脸络腮胡子、鼻梁高凸、眼窝深陷,头戴缠头的人,弯腰站在自己面前。

    “安拉萨拉姆而来以库木?”李云睿开口弱弱地问了一句。

    这句话是阿拉伯语,alsalamealaykum,意思是“真主保佑你平安”或者“你好”。

    “萨拉姆?”李云睿见对方不回答,又开口弱弱地问了一句。

    这句话是波斯语,salam,意思是“你好”,和阿拉伯语差不多,但是更为简洁。

    李云睿不确定眼前这个人是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这是他在大明见到的第一个外国人。好吧,这也不算是第一个,因为在南京城中,有很多蒙古和色目人。

    元朝时期,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三是汉人,四是南人。蒙古人很好理解,就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族;色目人就是蒙古西征时,俘获地大批西域人种,将他们带到了中原;汉人是指淮河以北的汉族、契丹、女真、高丽人;南人则是南宋后裔。

    元朝灭亡之后,很多军队都逃到了蒙古草原、大漠之北,但很多平民却留了下来,也有很多投降的蒙元军队,留在了中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