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明最肥的一块肉-《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剩下的就是盐、铁、军需、粮草。

    太祖朱元璋放开了铁器生产,不再实行专卖制度,冶铁成了普通百姓自己可以干的事情了,官员根本插不上手,除非他们想冒险把铁器卖给蒙古人,这种收益算不上高,但风险特别大的生意,恐怕淮西派和浙东派都看不上。

    “盐、军需、粮食?”一通分析之后,李云睿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你的阅历,能想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李景隆一副老怀安慰的表情,笑了起来,说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联系?三者之间的联系?李云睿听了李景隆的提问,紧皱了一下眉头。

    盐、军需、粮食,这三者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自大明开国以来,盐政就采用“边中海支”的开中法专卖制度,即盐商在九边缴纳粮食,换取食盐运销资格——盐引,这就是“边中”;拿到盐引之后,到朝廷在海边的盐课提举司或者都转运盐使司支取海盐。简而言之就是用粮食换盐,不用出钱。

    因此很多人在边塞地区的商人,就在九边租用了大量的土地种粮,粮食成熟后,直接交给边军来换取盐引,这群人就是后世晋商的雏形。

    这段历史,李云睿略微了解一些。

    这些粮食,就成了军需的组成部分,而军需除了粮草,还有武器、服装,但这些物资都是由工部和兵部来完成的,武勋想抢也抢不过去。

    至于粮食,各地的赋税要运到当地的预备仓,大部分会运到南京附近的官仓。

    所谓预备仓,也叫常平仓,始自西汉,是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州县于四乡各置预备仓,“出官钞籴粮贮之以备赈济,荒年借贷于民,秋成偿还”。预备仓成了有明一代的定制,取代了常平仓。

    而官仓也有正仓、太仓、军仓、义仓之分,正仓、太仓供应官禄,军仓供应兵饷,义仓则是用来赈灾,当然这些仓廪的功能也有交叉,不足时,就从其他仓库调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