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依照老者之言,孙坚率部在皇宫的北面搜寻,如果在一处水井之中找到了传国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在雒阳城外,从函谷关退败回来的诸侯联军都驻扎在数里外的平乐观与白马寺附近。 这两座盛大的道教与佛教府邸,豪横如董卓也不敢进犯,故而大量的雒阳难民聚集于此,道士们与僧人纷纷拿出粮食来赈济。 不过奈何难民的人数太够,这点粮草终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难民们于是开始向关东诸侯乞求粮草。 虽然关东军在虎牢关前损失了不少的粮草,但是开道雒阳之后,附近郡县的豪强地主纷纷主动献出粮草犒军。 与其说是主动献粮,不如说是交给关东军的保护费,此前面对西凉军时,他们也是如此,只不过换了一批人罢了。 对于雒阳的豪强地主而言,主动献出,也好过对方主动上门讨要,如此双方都好过。 现在关东军的各诸侯都不缺粮,毕竟对他们而言,讨董之战已经结束了,董卓西逃长安,如果继续追击,战线将会拉长,局势太过不利,毫无胜算。 失去了董卓这个共同目标,关东诸侯们都是打着撤退的注意,只是想要在撤退之前多捞一些好处罢了,彼此各怀鬼胎。 比如孔伷、刘岱、桥瑁等人,他们率部与孙坚一样,在雒阳城里四处搜寻,希望找到西凉军来不及带走,遗留在城中的钱银珍宝。 伴随皇宫大乱,不少太监宫女外逃,许多宝贝都被携带了出来。 而袁绍、袁术兄弟则打着另外的注意,他们一个的地盘在冀州,一个的地盘在汝南,都是不缺粮草,拥有广袤沃土的富庶之地,自然想要拿这些军粮来收买人心,赚得一个好名声。 故而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大张旗鼓的在军营前开设救济站,每人都能领取到一些粮草活命,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袁氏名门的声望更甚,聚集过来的难民也越来越多。 在诸侯里,也有人提前离去的,那便是奋威将军公孙瓒,起因是幽州王刘虞给他的来信,幽州的鲜卑、乌桓二族竟然联合入侵,边境战事告急,需要公孙瓒返回主持大局。 原本二十一镇的诸侯联军现在已经是土崩瓦解,各自为政,袁绍这个联军盟主彻底成了一个空头衔,董卓将天子带走,他的政治目的彻底落空,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众多诸侯之中,曹操军是最后从函谷关退败回来的,他们万余人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的归来,袁绍军、袁术军的部将见之,纷纷出言嘲讽。 其实所谓的攻打函谷关,追击西凉军只是一个形式罢了。 大家都是简单做个样子,在函谷关前挥几下旗帜了事,谁知道曹操军竟然真的攻城,自然是狼狈的大败而归,谁人不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