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方兴未已 上-《文娱图书馆》


    第(1/3)页

    临近十一月,燕京气温已降至个位数,阴天多云有霾,让人的心情都不禁有些忧郁。

    路上行人熙来攘往,厚衣缩脖,步履匆匆,时而哈出一口雾气。

    王可欣身穿粉色羽绒服,手挎女式公文包在人流穿行,时而抬头打量,似有目标地寻找着。

    “华夏书店、华夏书店、华夏书店——在这!”

    王可欣边走边呢喃,一驻足间,似雀跃,继而快步走进了街道拐角的一家华夏书店。

    王可欣是一名公信调查员,大冷天的四处找书店,摆明了,她主查的类目是书籍。

    每逢月末,王可欣都会明察暗访当月上架书籍的实际销售情况,说白了就是调查是否存在虚假销售。

    这年头,大数据排行横行,不少文娱作品为了提升作品关注度,在作品上线前期都不惜成本进行‘票补’推广。

    相比其他,‘票补’在电影院线最为常见。

    国人观看新上映的电影,相对从众,一般都会挑选票房、排名、评分皆高的观看。

    现影片排名、评分在网上可以雇水军,前些年还有人将信将疑,现没人信了,实在是信了你的邪,都是烂片。

    后来,票房成了人们对一部影片是否值得观看的唯一评判标准,可惜,人们终究敌不过商人逐利之狡猾,‘票补’应运而生。

    你们不相信网上的排名和评分,只相信高票房是吧?那好,我前期砸钱买票房行了吧!

    从而,时常观看高票房的电影时,大家是否有种怪怪的感觉,某个片子票房这么高,怎么周边还有那么多的空位?售票员却说这场没票了?嗯,是的,这些空位被制片方提前‘票补’了。

    票补,说白了就是饥饿营销,华夏人从众嘛,别人花了真金白银都说好,你认为不好仅是你品味独特,不懂艺术而已。

    这种现象在周放的前今两世都顽强存在,区别仅是成本的高低罢了,庆幸的是,这世界的华夏推出了一个官方公信榜,很好的压制了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

    “你好,我想看一下你们书店本月新上架的书籍的销售数据。”

    王可欣来到书店收款台,向身穿制服的店员出示了一下自己的证件,继而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