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流外铨(上)-《大唐奴牙郎》


    第(3/3)页

    这听起来倒是简单,但是唐朝的公文格式,有着非常严格的工整要求。

    行书优美、没有墨沓这是最基础的。

    另外,文理对仗、次序正确、述言简要、贯式无差才是更重要的。

    参加流外铨之前,周钧光是背这大唐公文格式,就足足花了五日的时间。

    拿着鸡距笔,周钧小心翼翼、一笔一划的将公文写完,将纸晾干。

    再看了看,虽然这行书还是有点难看,但所幸公文正确,应无大碍。

    不多时,第二场考课又开始了。

    第二场考的是计,也就是会计。

    考卷上依然是三道题,分别是勾覆、仓閤和薄账,白话来说,就是稽核账目、仓货盘数和单部台账。

    跟着试卷放下来的,还有一个麻布缝制的袋子,里面放着长短不一的木棍。

    这玩意儿,学名叫做算袋,诨名叫做算子筒。

    而里面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棍,就是唐朝会计们,用来盘算账目的工具——算筹。

    看着周遭的考生们,纷纷将算筹摆在了案台上,开始就着题目,一边摆弄着木棍,一边苦思冥想。

    周钧干脆连算袋都没打开,直接利用乘法表和借位法,开始计算计考的三道题目。

    考场内负责监察的巡吏,看见周钧的这一举动,愣在了那里。

    装作不经意的走了过去,巡吏在周钧身旁看了几眼试卷,顿时整个人如同石化一般,呆在了原地。

    只见周钧笔下不停,一个个需要大量计算的数字,仅仅只是略微思考,就写在了试卷之上。

    巡吏一个激灵,转过身去,和外廊的章司官连招呼都没打,直接飞奔向了南院的栒房。

    原本定额为一个时辰的计考,周钧只用了一刻钟便全部写完。

    又花了些功夫,从头到尾验算了一遍。

    在确认没有错误的前提下,周钧松了口气,这才抬起头来。

    朝身旁看了眼,周钧顿时吓了一跳。

    不知何时,他的身后,已经聚了四五位官吏。

    这些官吏见周钧已经答题结束,便拿起试卷传阅起来,他们一边看,一边还彼此对视了几眼。

    待得所有人看完,领头的官吏对周钧说道:“下一考为时务,可去栒房,郎中正等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