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兵部属吏案(下)-《大唐奴牙郎》


    第(2/3)页

    “作弊之人,将自己的名阚割下,再割下另一红中举子的试阚,将两阚粘黏起来。”

    “移花接木,却成了一份新的武举绩卷。”

    “结果便是,作弊之人得了红中者的进士之身,而红中者则会落榜。”

    元载听完,睁大眼睛,口中喃喃道:“天底下还有这般的舞弊之法。”

    周钧见元载一脸愕然,倒也没觉得意外。

    唐朝时,很少有人会知道『割卷接纸』。

    因为这种作弊方式,按照史书记载,本应起源于宋朝。

    宋朝科举首先创立了『糊名誊录』的阅卷方法,所以『割卷接纸』才应运而生。

    这种作弊方式,真正发展至巅峰,却是在清朝。

    根据史料记载,在康熙年间,科举舞弊居然还有所谓的『接纸匠』,专门帮人割卷接纸,一次收费五十两至千两不等。

    手艺最好的接纸大匠,甚至能让接完的考卷,看起来『纤毫无差,浑然天成』。

    周钧又低头看向那份割卷,心中感叹,没想到在唐朝,居然能看到这种作弊方式。

    而且,这人的手艺,虽然称不上大师,但也是难得了。

    元载回过神来,连忙又取来绩卷,对着阳光,一一比对起来。

    一番对比下来,让二人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天宝三载的武举铨试,割卷数量居然就高达二十四份。

    元载将二十四份割卷一字摆开,仔细看了每一个武举进士的出身,越看越是心惊,看到最后,身体摇摇欲坠。

    这里面,有功勋贵显家的小郎,也有前朝世家的子侄。

    无一例外,皆是门阀子弟。

    元载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手足发冷,一把拉住周钧的衣袖:“二郎,听某一言,这案子……不能再审了!”

    见周钧尚在沉思,元载连忙又道:“倘若此事传将出去,朝堂震动,你我的仕途暂且不说,怕是项上人头都要不保!”

    周钧抬起头来,对元载说道:“公辅宽心,钧并非鲁莽之人。此事关系兹大,已不是你我能定论,不如寻吉罗二人相商。”

    元载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对,对,某这就寻那二人!”

    不久以后,吉温和罗希奭来到栒房,瞧了铨试割卷,表情不一。

    吉温贪功,但是他也不蠢,知道兵部属吏案的发展态势,已经超过了掌控范围,故而犹豫不决。

    而罗希奭看了割卷,再看向周钧,面露惊奇。

    周钧见所有人到齐,便提议道:“眼下虽然识破了割卷之法,但还需寻得罪吏的供状。”

    吉温摸着八字须说道:“有此物证,再提审兵部诸吏,供状不难寻,只是之后……”

    房内数人,皆面露难色。

    接下来该怎么办?

    周钧沉吟片刻后说道:“兵部铨试舞弊,本为右相揭发,倘若得了认罪状,总要知会一声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