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入焉耆-《大唐奴牙郎》


    第(2/3)页

    周钧疑惑道:“西域中怎么能够产出蚕丝?”

    店家笑道:“客人必定是第一次来焉耆。”

    周钧:“你怎么知道?”

    店家:“西域虽大,但是仅仅只有两地,可以养蚕。一处是于阗,另一处便是焉耆。这两个地方由于地势和气候原因,与南方颇为相似,所以能够养成天蚕。而且无论品质和卖相,西域天蚕所产之丝,丝毫不弱于南方的蚕丝。”

    周钧觉得有趣,又问道:“既然养了蚕,又出了窼,为何不纺成丝绸?”

    听见这话,店家无奈说道:“焉耆镇中拥有纺织手艺的人,本就不多,而且技法和本事也比不上南方的织坊,所以这些丝窼,大多都是用来填充衣料的。”

    周钧听到这里,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魏书》中,有记载焉耆的这样一段话:“养蚕不以为丝,唯充绵纩。”

    原来,焉耆也出产丝绸,只不过纺织技术落后,只有小部分纺成了绢绸,大多都拿去填充了衣料。

    周钧放下丝窼,再向店中看去,一盆特殊的植物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种小型灌木类的盆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较叶柄略短,最显眼的是,在枝头上,结出来的不是常见的花朵,而是一团团洁白如雪的蓬松绒团。店家见周钧看的认真,索性将那盆植株,搬到了前者的面前,开口说道:“这是白叠子,富贵人家常常会在院中养个几盆,瞧着生趣又别致。”

    周钧心中暗道,眼前的这植株,就是后世常说的棉花。

    只不过在唐朝的时候,棉花并没有被大面积种植。其原因有许多,主要是因为种植困难,收获较小,脱籽、纺织也比较费事,所以大多时候,都是被当作一种观赏性用花。

    穿过长街,周钧跟在费翁的身后,见后者朝着城东走去,便开口问道:“我们现在要去七个星佛窟?”

    费翁:“不,在去那里之前,我们先要去找一个人。”

    周钧:“谁?”

    费翁:“隐门法堂的堂主,穆谢赫。”

    法堂在隐门之中,司掌教义传授和教徒训练之职,初听见这个名字,周钧本以为法堂堂主姓穆,名为谢赫。”

    跟随费翁来到焉耆城东的一处清真寺,周钧这才见到了法堂堂主的真身。

    穆谢赫,大食人,本名为穆哈希乃.赫勒敦.埃米拉.阿卜杜勒·阿齐兹,至于谢赫二字,乃是大食人对于智者的尊称。

    周钧看着面前这位白发苍苍的大食老者,后者同样也在看着他。

    片刻之后,穆谢赫朝费翁问道:“就是此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