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牛市不会永远是牛市,而傻子,也不一定是真的傻。 从二级市场找拥有目标公司股票的券商,把选定的股票借出,然后卖掉换钱。等股价暴跌之后,再从市场上买回相同份额的股票还回去,这就是最简单的做空方式了。 可有的时候,越简单,就越暴利! 华尔街的天才们,开创性地发明了这种全新的赌博方式,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懂作死的。 陆逸明吃饱喝足,擦了擦嘴角,方才施施然地说道:“这几天辛苦你了,你休息几天吧,等下个星期,就可以还了。” “好的。” 喝完了咖啡,尹恩·鲍尔便接着去忙活去了。 虽然现在他明面上还是咸水基金的掌舵人,但暗地里发号施令的人,早就换成了陆逸明。 对于陆逸明的判断,尹恩·鲍尔心中其实并不是很相信,但只要陆逸明给他开工资,让他能够维持上流人士的体面,他才懒得管那么多。 等到尹恩·鲍尔走后,陆逸明看着窗外依旧不断飘落的雪花,心中却是满怀期待。 就让风暴来得更勐烈一些吧。 而此时的美利坚,经济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二零零零年的科技泡沫为什么是近五十年时间里科技股下跌最惨烈的一次? 标普500最大跌幅47%,纳斯达克100下跌了足足82%,说是高台跳水也不为过。 在陆逸明看来,这纯粹就是华尔街的那群大聪明们玩大了,股价已经虚高到了侮辱智商的地步。 1990年至2000年,纳指上涨了20倍,标普好一点,才4.3倍。 由此可见,纳指已经完全脱离了理性,高点时市盈率甚至超过150倍,简直离了大谱。 所以说,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作为一个国家,和做人其实也一样,别太嚣张,没什么用。 新旧世纪交汇的二十年时间里,顺风顺水的美利坚先是绞杀了老对手毛熊,随后又拳打亚洲,脚踢欧洲,利用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和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炮火,通过人为制造危机的方式,将全世界的热钱都吸引来美利坚,造就了自身经济的空前繁华。 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让无数人破产跳楼的金融风暴,世界各地的资金出于避险需求,大规模逃离新兴市场并流回美利坚。 可物极必反,随着亚洲金融危机逐渐平复,市场恐慌情绪明显缓解,危机期间资金大幅流出新兴市场的现象,在边际上趋缓。 到了一九九九年末和二零零零年初,甚至出现资金回流新兴市场的情况,这一点从亚洲国家货币的回升就能看得出来。 尤其是gdp强势增长的夏国,更是一枝独秀,成为了全世界热钱的又一个全新的去处。 偏偏老美还自我感觉良好,天天任由着华尔街那群贪婪的金融资本家闷声做大死,实属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最佳典范了。 而陆逸明特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手,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既不早,也不晚。 尹恩·鲍尔走后,陆逸明和李易文坐在屋子里,翻阅着搜集来的股市情报。 上面的内容,越看越让人心惊。 李易文吐槽说:“我还以为a股的散户已经够惨了,没想到美股的散户也没好到哪里去,这哪里是在炒股啊,分明是在炒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的炸弹。” 如今的美股,巨大的泡沫产生了许多“空壳概念”公司。 这些公司没有什么实际业务,只是挂了一个.就敢ipo,然后在股市上面大肆圈钱,疯狂地收割韭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财务造假,虚增收入,减计成本,那骚操作多得简直让人无力吐槽。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的。 陆逸明也是看得直摇头,说:“这么瞎搞,股市再不崩盘,简直没有天理啊。” 李易文也是深以为然:“从目前搜集来的情报就能看得出来,股市的流动性收紧从量变已经引发质变,衰退其实初现端倪了,只等着有人轻轻推上一把,立刻就是雪崩。” 其实要说起来,这也不全是华尔街的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利坚的互联网新增用户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目前美利坚的互联网行业供需渗透率出现边际变化,供给却大幅增加,注定了行业竞争格局与此前不同了,其最终的表现,就是利率上升使得“烧钱”难以为继。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业内人士,陆逸明自然明白这个行业发展的特性。 说白了还是要挖掘新兴市场,当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的时候,整个行业自然欣欣向荣,大家都有饭吃,自然就能和和气气的做生意,你好我好,一起共谋着把蛋糕做大。 可蛋糕不会无限变大,市场份额也不会无限增长。 等到了没有新兴市场可以挖掘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挖同行的墙脚啊,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只要死上几个同行,新市场不就又有了吗? 内卷,就是这么来的。 同样的道理放在眼下自然也是通用的。 一九九三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刚推出之际,全美的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重仅为2%。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