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君为姜尚-《三国:汉中祖》
第(2/3)页
徐庶仰天大笑,指着诸葛亮,笑道:“世人皆言孔明为人坦诚,今日却欲用狡诈之策,留庶于汉中,恐非孔明之所为也!”
诸葛亮见自己用意被徐庶拆穿,也不尴尬,而是抚须笑道:“非常之事,行非常之策,岂可偏持一端,犹如腐儒。治政者,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行应变之术,理政制策方可无虞。”
徐庶拄着拐杖,回忆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若庶没有记错,因是出自《盐铁论》所言,桓宽虽是儒生,但所记如实,可为后世治国之策。昔日你与我、州平等五人常于隆中辩论此文,其余三人不以为然,唯你我二人私下切磋交流此文。”
诸葛亮点了点头,感慨说道:“不知隆中茅庐是否善存,亮曾想助先帝平定天下后,便效仿留侯(张良)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恐怕此愿难也!”
徐庶抿了抿嘴唇,说道:“今时孔明在我眼中已不类管仲、乐毅二人!”
“哦!不知今日,亮于元直心中所类何人也?”诸葛亮笑道。
徐庶深邃的双眸看着诸葛亮,诚挚地说道:“昔有飞熊,今有卧龙。今在庶眼中,公可为姜子牙!”
此言一出,诸葛亮一愣,没想到徐庶居然将自己与姜子牙相提并论。
姜子牙这一称呼,对于出生在齐地的诸葛亮而言,无疑是一个伟大而又沉重的名字。
姜子牙辅佐周室四朝,历经文、武、成、康四位君子,受封齐地。其治军、治政思想,可谓是兵家鼻祖、齐法家创始人,令无数后人景仰。
诸葛亮回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玩笑地说道:“亮辅佐先帝与陛下兴复汉室,已是精疲力竭,唯恐托付不效。若再领命辅佐后继二主,恐力所不及,亮还是归隐南阳,耕种于山野之间为好。”
徐庶拄着拐杖,仰天大笑,说道:“孔明二十余载未曾有变,与昔日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之时,恍如昨日。若孔明归隐隆中,元直自从东海之陲而来,与孔明一同于隆中耕种,弹琴作乐。”
诸葛亮举起手掌,笑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徐庶迎掌拍上。
两人双手握紧,相视一笑,言语自在笑语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徐庶松开手掌,看了看四周,低声说道:“庶还有一事,告知于孔明,关乎伐凉之事。”
诸葛亮探头侧耳,好奇问道:“何事?”
“曹魏大司马曹真染病,如今带病理政,处理军务,再过数日准备提兵至萧关。”徐庶小声说道。
第(2/3)页